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应该尽早编制和公布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化的反映并且披露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机制,增加政府财政透明度,防范财政风险。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要求加快推动政府会计的改革,制定相关的准则与规范,明确资产负债表以及表内项目的范围,尽早编制出完善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发挥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中长期财政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德强 《会计师》2014,(11):61-62
地方政府应该尽早编制和公布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化的反映并且披露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机制,增加政府财政透明度,防范财政风险。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要求加快推动政府会计的改革,制定相关的准则与规范,明确资产负债表以及表内项目的范围,尽早编制出完善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发挥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中长期财政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这表明党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本文结合财政部门开展的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已经开展的试编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实践,阐述了学术界对政府会计改革的主流观点和主要内容,并探讨政府会计改革对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的机会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宗彦  何子信 《财政研究》2021,(7):114-128,封3
政府资产与负债核算涉及国民经济核算、政府财政统计、政府会计等不同学科领域,作为政府资产、负债记录载体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也具有不同的学科属性与特征.研究分别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不同层次构建了政府资产负债表跨学科协调框架,并分析了政府资产负债表跨学科协调的意义.研究还由表及里地剖析了不同学科视角下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逻辑及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等国际规范,系统地比较了不同核算体系下政府资产负债表在核算目标、核算主体、要素定义、计量方法与列报格式等核心概念上的差异.研究最后在深化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了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跨学科协调方案与策略,以期为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及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与改革提供跨学科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财政透明度与政府会计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手册》的核心就是要求政府定期向公众提供全面并且真实的财政信息 ,而编制和公布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公众提供这些财政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 ,《财政透明度手册》对各国的政府会计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财政透明度手册》的基本要求 ,并分析了它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琁 《新会计》2022,(1):32-34
政府会计信息是政府向报表使用者披露履职情况的重要载体,政府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是实现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府财务报告视角分析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用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规范会计核算和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质量提供借...  相似文献   

7.
李红彩 《财会学习》2018,(20):91-92
本文首先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下的政府会计情况,进而提出了改革政府会计的相关措施,旨在说明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对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为加强债务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王振雄 《中国外资》2013,(21):217-219
本文以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建国以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各种财政体制的利弊。本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作了实证分析,并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范围的变化考虑进去,结果说明改革后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强度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都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要求。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对我国政府会计与国家财政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末,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翌日,新《预算法》开始施行,开启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大门。本文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关系,并对我国通过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程敏 《财政监督》2015,(2):10-14
在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公共管理、政府治理、财政与预算等公共领域的改革对我国的政府会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强以及国际社会的趋同需求等方面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进行归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逐渐壮大,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逯苗 《财政监督》2011,(5):16-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都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要求。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对我国政府会计与国家财政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其重点主要在于政府资产负债表。同时,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离不开政府资产负债表。基于此,本文构建并估算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以期能够为建立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评级思路、评级要素、评价指标等方面就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和城投债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进而从增强数据可及性、统一债务核算口径、改革政府预算制度和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7,(7)
政府会计改革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会计体系。本文对我国各级政府在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各级政府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墨 《财会学习》2015,(2):10-12
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政府会计新一轮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尚不完善。在会计理论上,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概念、核算范围、核算主体、核算方法均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会计实务中,存在很多政府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核算、固定资产的信息缺少应有的披露等问题,导致目前政府会计提供的政府固定资产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影响了信息质量。我们对政府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希望为进一步改革政府会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90年代初期开始,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对公共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增加财政政策和预算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受托责任意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和效果,实现财政最优化管理。改革的一个指导原则是引入公司化模式,政府视同为公司的董事会,社区视同为股东,各个部门视同为公司的各个组成部门,负责提供服务。政府会计改革属于公共管理改革的一部分。政府会计改革是以推行权责发生制为中心展开的。因为,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报告,能在配比基础上确定产品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在地方政府债务会计问题上的经验,期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重大财政改革事项,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重要主体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土地储备资金和政府部门。其中,政府部门自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以来,实行了“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新核算模式,较好地衔接了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但是,土地储备资金现行的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体系上未能完全满足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要求,因此,双方在会计核算和合并报表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