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旅游线路专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旅游线路开发中存在着外部经济问题,旅游线路专营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尝试性解答;但由于交易费用过高,旅游线路专营将很难实现真正的专营。旅行社的纵向一体化是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文敏  沙振权 《旅游学刊》2011,26(11):52-57
网络化使旅行社的转型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商务旅游市场是旅行社转型的重要阵地,而定制化是商务旅游市场区别于传统大众观光旅游市场的重要特征,如何满足顾客的定制化需求是旅行社面向商务旅游市场转型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奖励旅游为例,指出与顾客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创造价值是解决定制化实现旅行社面向商务旅游市场转型的有效方式,然后对旅行社与顾客如何共同生产、共同创造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参与驱动因素的角度将顾客参与共同创造分为外在性参与与内源性参与。  相似文献   

3.
李峰 《山西旅游》2002,(5):18-18
日前,笔到太原看病,在街上看到好多家旅行社的门面上招贴的推荐黄金旅游新线路:绵山二日游、晋祠一日游、五台山二日游……,惟独没有壶口瀑布旅游线路。令人心里不是滋味,可令人欣慰的是,看到湖滨旅行社在湖滨饭店的餐厅门前,推出临汾——壶口三日游旅游线路。我逐个算了一下,共看了5家,只有一家旅行社推荐促销壶口旅游线。  相似文献   

4.
宝文 《山西旅游》2004,(3):51-51
近段时期以来,外省旅行社为了争取更多旅游客源,派出工作人员来我省设立办事机构开展旅游业务,严重地扰乱了当地旅游市场,侵害了所在地旅行社合法权益,致使旅游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设立的旅游办事机构,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省旅游质监所组织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旅行社在城市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已白热化,发掘并开辟新的旅游市场或者说作市场细分既能满足潜在旅游消费群体或旅游者的需要,又能为旅行社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那么,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对旅游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持何态度,作何追求呢?本文通过调查,以浙江农村为例,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描绘出了农村旅游市场的前景;并从旅游广告、旅游产品、旅行社在农村的形象的树立等多方面为旅行社作了点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注册的旅行社已有一万一千多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和输出地大国,将在世界旅游市场上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旅行社市场正逐步从数量增长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化。在消费者逐渐理性的情况下。旅行社靠质量、靠品牌、靠信誉、靠服务占领市场已成为必然。旅行社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诚信为本,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杨瑞 《当代旅游》2013,(10):44-44
本文首先界定会展旅游产品的概念,介绍会展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企业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旅游业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将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具体表现的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其根源分别在于旅游资源产权虚置和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内化:风景旅游区产权制度创新、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政府法律法规、参与者行为准则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以旅行社产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田喜洲  王渤 《旅游学刊》2003,18(6):57-60
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旅游收入总量大,但是旅游企业的效益和整体市场效率却较低,旅游供需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点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本文以旅行社产品为例,从旅游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入手,通过对旅游市场博弈及其均衡结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只有政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才是提高旅游市场效率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辅东 《旅游学刊》2008,23(1):63-66
青藏铁路通车带来了拉萨市场的"井喷"现象,也是重塑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区域科学原理,分析了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游线优化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说明现阶段研究和提升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结构已成为推动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铁路通车后西藏区域游线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大部分游线都是原路返回,这是区域游线组织处在初级阶段上的表现.西藏旅游业发展迫切要求西藏区域游线组织进行总体布局上的提升,而发展环线是优化区域游线网络的必经阶段.本文从前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西藏区域旅游环线要遵循依托首府城市、连接相邻热线等5项原则,并以南(小)环线为案例探讨了西藏区域旅游线路发展在区域旅游生产力布局中具有的共性和雪域高原上的个性特征,对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The UNESCO World Summit at Johannesburg in 2002, can be considered a watershed moment for promot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efining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volving community residents is often regarded as best practice when fostering sustainability, though dissonant heritage problems may arise. We connect the issue of dissonance with contrast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ast, specifically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heritage places linked to ideologies that are contrary to the principles enshrin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We focus on buildings constructed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in Predappio and Forlì, which are closely tied to Italian dictator Benito Mussolini, and now represent an “ambivalent and largely unwanted past”. Using a LISREL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 model to analyse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s tourism around these dissonant heritage sites, we show that without a proper cultural policy as the creation of the European cultural route named ATRIUM (Architecture of Totalitarian Regime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Europe's Urban Memory Route), residents view tourism unfavourably, rendering it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5.
崇明岛绿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及线路设计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曾明星 《旅游学刊》2001,16(2):34-38
上海市旅游资源以现代化都市景观为主 ,自然的休闲旅游地缺乏。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 ,毗邻上海市区 ,岛内环境优美 ,因此 ,依据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 ,崇明岛适宜发展绿色休闲度假旅游 ,并将最终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旅游潜力巨大。本文就崇明岛发展绿色度假旅游作了分析 ,重点对旅游项目规划提出了设想并对岛内与岛外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goal of our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characterize and discuss the main types of business models that can be found in touristic heritage sites that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such from former industrial facilities or were newly created to pass on the heritage values. The research is a continuation of our study that started in 2017 on on Polish touristic sites, that are associated on a touristic route – Industrial Monuments Route of Silesian Voivodeship. This route is located in southern part of Poland and it is the largest industrial route in the country. Our research revealed, organized and complemente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that took place in the analysed sites, among them is the post-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l which is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one. This model applies to touristic ventures or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at are former production or extraction facilities. Thank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se sites they suite now to fulfil their new touristic function, even if originally they have been designed for other purposes. The use of such transformed business models has also proven itself as an effective and in many cases the only way to preserve and sav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流行的旅游定义所存在的过于宽泛的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这一定义涉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决定着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和边界。笔者认为,区别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有利于旅游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能避免当前旅游以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红与黑”:论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12,27(2):88-93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精神旅游的主导产品,其主题大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在着主题概念僵化、客源以公费旅游群体为主等问题;而黑色旅游主题则以爱与和平为主,呈现负面事件“正面宣传化”、多元化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创新我国精神旅游主题的思路,即从阐释美、正义、人性、自由和理性等多维视角重构旅游产品,更好地发挥其对国民的伦理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