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新兴经济,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从本质上改变上传统的市场战略。本文着重考虑企业的本土化战略以及区域的进一步整合,研究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略论边缘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贞礼 《特区经济》2007,221(6):276-277
边缘区域,是指在一个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远离经济增长中心并且缺乏采用典型发展模式转入快速增长轨道的条件的区域。随着区域差距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正面临着快速增长的中心区域与缓慢增长的边缘区域之间统筹发展的严峻挑战。该文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边缘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边缘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需要进行科学探索与系统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体,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西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使其更好地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大开放、大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动力要素出现了新特点和新变化.必须适应变化,通过有效地促进区域合作与分工,不断改善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来持续增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根据要素禀赋条件变化挖掘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制度变革,并进一步挖掘"三驾马车"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1997年,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次明确地把广西划分成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五大经济区,提出了各个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几年来,各地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区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了对区域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桂南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桂中经济区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桂北经济区的旅游业已成为区域的经济支柱,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桂东经济区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港口经济》2010,(11):51-5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地区,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与门户。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港口竞争的日趋激烈,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地区港口间的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城镇化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黑龙江省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率、资本、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程度,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快速跃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茫崖属于资源型地区,如何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断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晓红 《发展》2003,(7):63-65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新科技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区域的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如何充分运用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切实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提升合作的空间与层次,使西北地区的经济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提高增长效益,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一、西北各省经济发展特点及比较从物质基础看,经济实力大大落后于东部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张永丽  李国政 《改革与战略》2012,28(1):126-128,157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文章在全面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需要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内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我国先后在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等地设立了保税港区,希望通过它们的探索发展,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各区域的开发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前后两个时期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从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合作机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中国对外投资和地方合作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上海合作组织首次扩员后,区域经济合作步入发展新阶段。展望未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成员国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大力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运行效率,构建多元化决策机制,强化市场调节作用。以构建区域产业链为方向拓展农业、医疗产业、软件产业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培育多元化合作主体,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东亚经济集团”能够真正建立吗?北京师范大学王志宏中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系刘建民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突破国家界限溶入国际经济的大潮以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深,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有了进一步发展,各种规模的地区性经济集团如雨后春笋不断涌...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保税区的建立为国际物流运作创造了条件 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全球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国家间、地区间的货物、技术、信息的交流,国际物流的流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变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在适宜的区域建立适宜国际物流发展、发育的环境。保税区具备了这种特殊区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港口已成为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再组织功能。当前,全球港口呈现出运行高效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这种新局面,港口一方面需要加快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各港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7.
卢福禄 《浙江经济》2002,(13):50-50
迈入21世纪.区域经济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背景。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着市场条件、体制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对外开放格局等重大变化,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显现,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面临挑战更为严峻。1.产业结构竞争将不断升级以结构论优势,以结构强实力,是未来区域发展的一大特征。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将起着越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过5年的发展后,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前期通过的《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进一步将经贸合作推向了具体实施阶段。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如何尽快实现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各成员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推进经贸一体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它能有效应对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消除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并使区域内成员尽早享受制度性合作的好处。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变动对东亚经济周期同步性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悦 《亚太经济》2007,(1):6-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将进一步加强,本文运用理论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验证了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存在,还证明了东亚地区对外贸易变动对该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开发的启动,进一步促进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步伐。文章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广西物流业在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就建设区域物流体系应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说明只有围绕特色和突出区位优势才是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