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research, using VAR model an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ata starting from January 1998 and expiring by June 2006, by econometric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examines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and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s: (1) Monetary supply M2 is a good indicator for China’s monetary policy, its prediction ability to economic variables is far above other monetary variables; (2) M2 is China’s monetary intermediate target because M2 reacts systematically to the industrial added value and CPI, and M2 innovation is made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3) Monetary transmission channel does not exist in China basically, the main transmission channel is bank loans, credit quota is a de facto intermediate target, which regulates macroeconomy directly and induces the changes in M2, so there are two intermediate targets—credit quota and M2, which is fundamentally the same as the situation before 1998; (4) The two intermediate targets function in different fields—credit quota for real economy and M2 for the financial market, which is a realistic choice and PBC has successfully coordinated them. These conclusions are meaningful for the practices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which indicates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redit quota and take it as the core variable to regulate macroeconomy. Of course, this monetary transmission mode is only effective temporaril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in it.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interest rate, which is more informative, as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which takes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as the precondition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ngji Yanjiu 经济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8, (10): 37–51  相似文献   

2.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期,中国政府也频出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2002年以来的宏观数据分析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其传导机制。得出中国货币政策显著非中性及信贷传导是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的结论,并提出了应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实证结论是:无论是在80年代还是在90年代,信用渠道都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均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2010年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然后通过对国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考察,分析了中国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最后讨论了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既有体制上的原因 ,也有把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援亚 《经济论坛》2004,(19):17-18
2004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4月2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9月央行宣布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保持6%不变)和今年3月24日人行宣布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来,央行再次动用这一威力巨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自今年以来,公开市场的操作明显加大了力度,仅一季度央行票据就发行了4400多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2700多亿元;此外的再贷款浮息安排都向市场传递着紧缩银根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价格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对国家的宏观和微观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引导房地产价格走势.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房地产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最后结合研究提出完善中国货币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利率与最终目标之间并无显著影响,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而利率尚不具备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冯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48-150
通过阐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选取房地产价格、个人住房利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四个指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信贷途径和利率途径就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简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汝梅 《经济师》2002,(5):266-26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从传统理论角度、从金融创新角度、从我国具体实际角度论述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迪 《时代经贸》2007,5(11):5-6
我国在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何慧刚 《经济师》2004,(11):84-8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部门通过政策的冲击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 ,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所依赖的方式与路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两种渠道 :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分析利率、汇率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如何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信贷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企业、居民财务状况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在论述货币渠道的传导途径的基础上 ,对货币渠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迟迟不见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传导机制不畅,这包括三个层面问题,一是中央银行层面,二是商业银行层面,三是微观主体层面。因此,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