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研究》2008,(4):21-24,34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竞争政策主要指,通过自由竞争实现企业的规模、企业行为、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资源在产业内自由、合理配置。因此,在现代西方经济政策意义上,竞争政策被视为自由竞争政策的同义语①。由于反垄断法以限制和禁止的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其必然涉及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的划分,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运行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其产业发展往往是在政府干预下展开的,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违背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产业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自主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性普遍规则的制约。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实施空间构成很大约束,对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产生一定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扶持国内面临外国竞争的产业,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要以竞争政策为基础,通过竞争政策的实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姜发根 《当代经济》2021,(11):14-17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以全球化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应对新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梳理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在竞争政策框架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则以及相关的协调机制.主要原则即竞争政策优先原则、竞争政策兼容性原则、产业政策时效性原则;协调机制包括适用除外制度、豁免制度、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金碚 《经济管理》2017,(7):6-18
本文以产业政策为重点,深入研究政府供给侧政策的基本理论思路。供给侧政策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讨论政府实行经济政策须区分理论与实务。两者具有不同的逻辑:前者注重抽象思维逻辑,后者倾向于具象思维逻辑。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上,政府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供给侧。市场经济是一种需要有治理结构安排的制度。认识和研究政策干预的可行边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实世界中的政府经济政策面临多方面的协调和适应性问题。实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调,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完善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产业政策必须充分体现竞争友好精神,即在实施产业政策中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尊重竞争参与权利,坚持竞争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强度对产业发展影响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产业政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强弱程度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以Volterra的食饵-捕食者模型说明了,在产业发展的扩展期,应尽量减少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干预强度,使产业内各企业充分展开竞争,促进强势企业的发展,竞争性产业政策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一国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两大政策虽目标一致,都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但其实施的方式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两者有时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各国都非常重视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重视两者的战略搭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颇具特色,受到广泛关注,而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实际就是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本文拟从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动态消长变化入手,探析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战略定位和搭配,以期对中国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邵聪 《经济研究导刊》2022,(33):153-155
产业政策是促进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经济转型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应为竞争友好型产业政策。但现行产业政策制度结构还不成熟,凸显出较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法治化。法治化产业政策的完善,有赖于法律化程度的提高、制度构建以及监督、评估审查机制等,以促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融合协调,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冲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区域均衡发展时期、区域非均衡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及产业发展转型时期四个阶段。从其演进轨迹来看,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还存在府调控功能过度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应通过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目标指引,构建科学的法律原则,设立综合性区域产业调控机构,完善区域产业调控制度体系及构建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是区域创新政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内在一致性,也有冲突与矛盾。对区域创新政策进行界定,分析区域创新政策两方面内容,即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对二者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是互补和相互促进的,指出了两者存在的关系"悖论",提出了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融合的观点,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新式产业政策:诠释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政策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依据,一是市场失灵理论,二是赶超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如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它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而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干预。赶超理论则从后发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引进技术、规模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后发优势”出发,主张通过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以实现快速追赶的目标。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认识逐步深化,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也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产业政策调整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以来,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实行了一条比较隐蔽而有成效的产业政策。同期,日本政府对其产业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但没有取得成效。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产业政策调整的异同,并对此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等十个产业实施调整与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短期应对危机措施(保增长)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调结构)的结合,其中,调结构政策是原有产业政策的延续,具有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效果来看:1、振兴规划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保增长的政策应转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方面来。2、振兴计划在调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政策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由此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政策应将重点转为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完善的竞争政策和市场友好型的功能性产业政策,避免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过程与竞争政策评价--日本竞争政策演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反垄断法这一产生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引入像日本这种后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内后,传统的反垄断思想和理念与后发展国家中主导经济发展的政府权力发生矛盾和冲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成为主要的磨合点。由于后发展国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竞争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及与其他制度和政策的互补关系也不同,所以政策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干预抑或不干预?——围绕政府产业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工业化理论制定的政策,拉美等地的经济发展绩效普遍较差,这导致传统产业政策理论的破产.而东亚经济的崛起又催生了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代表的新干预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干预经济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然而,1990年代以后的研究却表明新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在实证检验中很难得到支持,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竞争政策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有些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反垄断法的“休眠”期如何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是一国政府经济政策难题。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一国经济起飞阶段,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是相克的。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之后,禁止垄断法便...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但由于文化产业政策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政策,文化产品具有的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所显示的特性,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这种特殊性使政府介入成为有效理由,只要政府干预适当、政策设计得当,就能够低成本地有效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总需求政策是对需求方面的政策,产业政策是对供给方面的政策。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供给的承担者是产业和企业。为了维持产业秩序,增强生产能力,保证供给,需要对产业和企业进行干预。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实施这种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的独立性、逻辑起点及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开竹 《经济师》2002,(5):41-42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式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两种 ,一种是宏观调控 ,另一种是微观规制。而对于产业政策 ,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文章通过分析微观规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三者在实施的目的、作用的方式、作用的对象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别 ,说明了产业政策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反事实”框架,构建生存分析模型,探究产业政策实施下的补贴、竞争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实施下的补贴对企业生存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但竞争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优胜劣汰效应.补贴与竞争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竞争的加剧会强化补贴对企业生存的积极影响.这一交互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所有制与规模异质性.使补贴式产业政策满足“适度竞争性”条件,或许是有效推进企业生存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发挥经济法的法治保障与政策引领作用。广东省在经济法规制定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计划、纲要、条例、标准等经济政策性法规,但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以经济政策为主、经济法体系尚未形成;经济法规的适应性受到挑战,对现代产业发展新情况回应不力;经济法规的规范性不足,甚至出现法规冲突的情况:经济法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干预经济过多。经济法完善.要从学理上认识到其本质是经济法的法律价值和基本原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完全呈现,其形式是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完整建构。要在实践中推进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以增强经济法对现代产业的适应性:通过系统而规范的立法行为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以经济法规规制政府行为,助推政府积极有效干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