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寅 《改革与开放》2013,(10):1-2,4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从而开启了新一轮的行政机构改革。这种高效率、低成本、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部制"模式,是全球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作为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其"大部制改革"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的"大部制改革"在背景、主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促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提出是个相继的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机构改革根本点,同时大部制改革只是服务型政府创制的。  相似文献   

3.
推行"大部制"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稳固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权力整合、机制磨合与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是伴随"大部制"推行进程始终的难点.应以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推动"大部制"的建设;在内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加大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控制可能形成的"部上之部";将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同步进行;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设置法制化,巩固"大部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娇 《改革与开放》2014,(15):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国务院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优化配置政府内部的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借鉴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模式,在大部制改革的启示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近日亮相,内容涉及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等等。政府机构改革不能就事论事,仅仅盯住政府机构做文章。原因在于政府机构改革如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告一段落后,推行大部制改革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中,部门整合协调难,人员分流安排难,部门有效监督难,"刚性"利益破除难,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四大困境;而如何有效调整权力与利益的关系,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实际进行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成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政府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形成政府内部的"行政分权"。不能混淆政府政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这两类机构之间的界限,简单合并同类项会使政府机构的职能更为混乱。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出台,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成为新阶段中国政府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政府机构改革一般被看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本次机构改革成果的期望值很高,对通过机构改革解决目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13,(4):31-31
从改革开放至2013年全国"两会",中央政府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在改革开放之前,政府组织机构调整的目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此后,政府职能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201325个重点目标: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背景: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机构数量变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  相似文献   

9.
大部制改革     
《天津经济》2013,(3):85-86
一、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二、简介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首轮大部门制改革在万众瞩目中高调启程。无论是整合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对政府机构进行综合设置;还是理顺部门之间关系,形成更加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结构,都超出了人们之前的想象。2013年3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再次启动。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公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13,(10):23+22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专家认为,这一轮改革须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地方改革的风向标,明年,省级的改革即将开始。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广东顺德,县级政府最早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便已开始实施。当年,顺德撤县设市,  相似文献   

12.
刘杉 《中国经贸》2009,(4):27-28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体制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四大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部制机构改革的经济基础;辩证法和系统论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政府职能转变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职能基础;有限型、法治型、服务型的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政权基础。这四者有机联系,组成大部制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以系统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法治政府为核心,以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职能。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是中国政府报告首次提出"大部门体制"概念,而大部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成为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文章将结合西方国家大部制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自身的特点,为我国的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两会热梦     
《发展》2013,(5):23-2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会"的热点,其实也是中国人最热切的梦想的映射。盘点今年"两会"的热词,可以找到一把解读当下"中国梦"的钥匙。大部制被大家称作"大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揭晓,包括铁道部在内的六个部门成为了"被改革者"。呼声最高的撤并铁道部终于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或"大部制",就是在政府各级部门机构设置上,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类似的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更大部门的管理体制,其管辖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十七大报告已经给大部制改革"破题"。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专家认为,这一轮改革须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地方改革的风向标,明年,省级的改革即将开始。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广东顺德,县级政府最早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便已开始实施。当年,顺德撤县设市,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全市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结束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整整一年。一年来政府给老百姓留下的最深印象我想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中央痛下决心"打老虎",一件是政府史无前例的"自我革命",后者拉开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序幕。记得每当新一届政府上台之际,国务院都会重点部署机构改革,相应的"大部制改革都会如期而至,例如某部委并入其他部委,合并或取消一批职能重叠的部门等等,这叫"精兵简政"。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十八大"之后的新一届政府让我看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不应该仅仅是模仿中央政府的大部门模式,而是要找到大部制改革的实质.作为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它的宗旨与实质性的目标,应该落脚于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是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各地的改革更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地区发展特点,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模式.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大了,但是职权要变小,机构变小了,但是职能、责任要变大.  相似文献   

19.
历经5次“国务院机构改革”,3月11日,中国政府推出了第六次机构改革“大部制”方案。国内外媒体对此次改革称之为“大手术”。整合后的部委将由现在的28个减为27个,新组建5个大部,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历经多次变革,变革的动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动因及政府机构自身变革的动因。一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该国的政府价值观密切相关。我国的政府价值观历经嬗变,形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观。这一政府价值观是国务院政府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