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峰 《东北之窗》2015,(6):40-41
在中国,玩面的人很多,像刘吉成这样能玩回一个"山花奖"的不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学习研究,刘吉成将现代美学元素和传统面塑技艺完美结合,其作品《金陵十二钗》2009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惊艳!强悍!是"吉成粉丝"对他作品的评价,"面塑刘"的雅号也不胫而走。从富有立体感的面塑人物肖像,到如今的面塑壁画,刘吉成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变越精彩。从电影开始的造梦之旅刘吉成喜欢面塑,是从六七岁时看了一场电影开始的。忘了是什么电影,但电影开头那段介绍"泥人张"的宣传片却深深印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走向世界》2013,(36):40-43
<正>烟台民间文化之丰富,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多元化的人群来源,奠定了地域文化多样化的鲜明特征。大海的恩赐与土地的肥沃衍生了朴实豪爽的胶东儿女。号称"胶东花饽饽"的面塑艺术就是在这群粘着"海腥味儿"的烟台人手中诞生出来的。"烟台面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厚、造型独特、色彩浓烈,聪慧的烟台人在长期的生活积淀中创造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烟台面塑"——这一手工绝门艺术正是胶东大地的珍宝!  相似文献   

3.
《重庆与世界》2011,(18):64-65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米面为栩栩如  相似文献   

4.
《重庆与世界》2011,(9):64-65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9):126-139
我从小生长山西阳泉,小时候每逢农村的祭祀活动上,都会看到五彩缤纷、斑澜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那时候,我不懂什么礼节,只是对满桌的祭品很感兴趣,印象深刻。旱就产生了把这一瑰丽的面塑艺术品拍摄下来的念头,苦于没有机会。恰逢前几天,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有一场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负责制作面塑的是阳泉市河底镇胡怀英,以手艺精巧远近闻名,她特意约我们前去拍摄,因为,这个活动上,需要一百多组面塑,场面和气势都属于近年较大的,我听到这消息,不由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6.
苏航 《东北之窗》2013,(13):86-86
端午节期间,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40多位民间艺术家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演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在胜利广场"2013端午文化节"上,民间艺术家们做了剪纸、面塑、剪影、泥塑、花馒头、中国结艺、麦秸画、布贴画、丝网艺术、手绘艺术、嵌丝工艺画等展演,许多市民和游客围拢过来,周顺  相似文献   

7.
在渝中区举行的“重庆与世界2012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一个蓄着齐耳短发、50多岁的妇女,她以灵巧的双手,少则几分钟,长则十多分钟。将各色面团变成了一个个身材匀称、神态逼真、呼之欲出的各式面人,使围观者惊叹不已,为之叫绝。在场的一位外国朋友看着这惟妙惟肖的面塑人物,立即举起相机连续按下了“快门”,说要带回他的国家给朋友们看看中国的面塑绝活。这位面塑创作者,就是被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联、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重庆市优秀民间艺术家”和“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的现任巴南区文联常委、巴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明朝兰女士。  相似文献   

8.
灯碗情愫     
灯碗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面塑前面为碗状,内插一缠绕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燃放在屋内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在栖霞、莱阳一带,豆面灯碗习俗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农民与国际大师,这两个名词神奇地集中在王亮的身上——他是地地道道的河北深泽县农民,儿时的面塑爱好在几十年的执着下将他引领进艺术的殿堂。在他魔力般的手中,面塑的灵动造型征服了无数业界专家,代表作晶“蝈蝈”更是为他捧回数顶文化艺术界桂冠。  相似文献   

10.
云龙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3,(18):24-24
栩栩如生的面塑和铜艺作品,乡土气息深厚的剪纸和布艺,海洋气息扑面而来的海鸟摄影和贝壳……行走于大连国际机场国内与国际航站楼候机区间的长廊,  相似文献   

11.
王玓从事面塑创作20余年,她的作品清雅宜人,温馨明净,包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观众中,她的精巧的作品都极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面塑     
杨亦 《走向世界》2009,(25):54-55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其中,面塑作为民间工艺的枝奇葩千百年来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王王勺从事面塑创作20余年,她的作品清雅宜人,温馨明净,包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观众中,她的精巧的作品都极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元宵节期间,在鄞州万达广场内展示了鄞州区的十六项非遗项目,宁波灰雕技艺、民间彩线刺绣、面塑、竹编等非遗项目逐一亮相。其中一对制作精美的龙凤彩船特别夺人眼球。这对雕刻精细、造型别致的龙凤彩船的高宽各有5米多,配有大锣、小锣、钹等乐器,路过的民众无不被其精美的雕刻和恢弘的气势所折服,纷纷驻足观看。这对龙凤彩船就是具有二百年历史的"鄞州咸祥彩船"。鄞州区咸祥镇位于象山港口,东海之滨,先民以捕捞、盐业为生,自然"船"  相似文献   

16.
窦玉生 《走向世界》2012,(27):84-86
济南面塑大师何晓铮、"兔子王"周秉生、玉谦旗袍大师于仁谦、黑陶制作大师刘浩、济南剪纸大师尚玉鞠、刻瓷和蛋壳陶艺术家单孟渤……济南不愧是个以文化积淀深厚著称的城市,众多民俗文化艺术大师齐聚在本届文博会上,边展示边操作,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拍照留念。经历了4天激情、留下无限隽永,9月2日下午,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缓缓拉上帷幕。显然,这又是一届成功的文化展览交易会。展会期间,山东省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252个,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融资  相似文献   

17.
民间传统手工艺:不能承受的轻视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人、泥人、面塑、砖雕、刺绣——提及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想必人们对其并不陌生,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积淀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瑰宝,如今大多只能存活于部分人的记忆中,它们正在不能承受的轻视之痛中淡出城市文明的视线。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庆祝中瑞建交55周年,2005 年8月,来自成都的蜀绣、竹编、糖 画、蛋壳画、面塑和皮影剪纸六位手 工艺人,随中国文艺代表团,赴瑞士 日内瓦,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一年 一度的国际文化旅游节活动,受到 了各国友人的热情追捧,中国传统 文化再次在世界文艺舞台上大放异 彩。  相似文献   

19.
9月21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感知中国·重庆巴渝文化德国行”的“非遗”展示、杂技表演精彩亮相,引起轰动,成为当天开幕的“2013年杜塞尔多夫中国节”的重头戏。,重庆“非遗”展演台前,蜀绣、剪纸、叶脉画、面塑、糖画等“非遗”绝活,让德国观众叹为观止。中国重庆巴渝风情图片展、杂技剧《木兰传说》,也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李梦  政涛 《走向世界》2014,(9):70-73
在莱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有做豆面灯碗的习俗,所谓豆面灯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上面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点燃了放在家里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寓意。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实际上是集传统的祭祀、祈愿于一体的活动,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