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治理:交易成本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成特殊的利益共同体,两者间的交易具有主体地位不对等、合约执行不确定、投资形成的资产具有专用性等特征,交易双方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导致订单履约率低.正式合约对保证交易的正式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促进交易的长期性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合约的不完全使得合约执行成本高昂,基于正式合约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不能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信任、互惠、有效沟通、声誉机制和赋予合同执行的灵活性等关系治理方式能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长期合作,提高履约率.  相似文献   

2.
从不完全合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是资产专用性很强的投资,且农产品有不同程度的易损性,在不完全合约条件下会产生敲竹杠问题,这种敲竹杠会影响农业志用性资产的投入,农户支配型可以克服买方敲竹杠问题,并在生产资产高度专用性,产品高度易损性的领域发挥优势;加工者支配型可以克服卖方敲竹杠问题,并在加工资产高度专用性,生产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产品易损性不大的领域发挥作用,各自支配型通过各自资产专用性的相互抵消而农业剩余的分割较为公平,因而能促进各自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资产的协同效应,实现交易的双赢。但是,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而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又加剧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致使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差。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契约关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程度的资产专用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增加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强国  李宁 《农村经济》2005,(10):33-35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进而得出对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应该根据不同的资产专用性选择不同的治理机制,以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农户农地转出的租赁合约分为"关系型合约"和"要素型合约",构建了"土地依赖—交易费用—农地流转收益—缔约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揭示农户租约对象选择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转出租金和转出面积在"亲友邻居"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专用性社区资本和交易规模促进农户选择"关系型合约",而合约稳定性和农地流转收益促进农户选择"要素型合约";专用性人力资本、交易规模、非专用地理位置、合约稳定性、农地流转收益和农地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缔约主体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和地权不稳定性则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条件下,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基于各自拥有要素的禀赋优势,在农业产业链上既分工又合作,可以获取任何一方单独经营所不能获得的合作剩余。为了保证双方的合作成功,任何一方都需为联盟生产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合作产生的剩余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分配并不是一件易事,其原因不仅在于双方的投入与谈判能力不对等,还在于经营环境复杂和双方合作期望变化带来的交易情境易变。这就需要借助精妙的制度装置化解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案例表明:温氏与农户依赖对方的优势资源合作经营取得巨大成功,农户垫付的保证金具有追加的专用性投资性质,流程价格结算解决了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温氏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重整合扮演了价值发现、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交易方式的角度,通过对糖料加工企业和原料采购市场结构的分析,探讨制糖企业与农户上下游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对整个产业链竞争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糖料划区收购使得糖厂具有地域垄断特征,农户在交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采用的订单糖料生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协调了两者的关系。但由于订单合约的不完全性,双方市场风险依然很高,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在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制糖企业不会实行一体化形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植根农村、涉足农业、带动农户,具有科层组织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被赋予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历史使命。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一般采取公司+农户联盟的订单方式运作。双方的持续合作是联盟组织有效运营的前提,其关键在于各方能够从联盟中分享到满意的合作剩余,而合作剩余的分配基本上由合约联结方式所框定。公司与农户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合约联结,取决于双方在系列经济社会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特定公司与不同农户可以签订差异化的合约。差异化合约的履约与持续,需要借助嵌入在差序格局中的关系治理机制保驾护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东进模式案例表明,东进公司与周边农户的合作采取了多种合约联结方式,且不同类型农户与公司的合作均相当稳定,这是因为公司利用了嵌入在联盟组织内的乡村社会权威,从而便利地与农户缔结合约,并有效地对合约进行差序治理。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链组织演化可以促进标准化生产、契约合作和利益联结,有利于解决农户生产的投机行为、信息监控低效和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短缺。本文作者结合农业产业链组织演化趋势,设计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的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双约束机制,包括"生产过程干预与质量信息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与质量信号传递"的信息效率内外约束机制、"契约关系管理与质量利益共享"和"质量声誉治理与行业信任供给"的激励相容内外约束机制,双约束机制协同可有效治理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0.
赵飞 《南方农村》2023,(1):10-14
农户农业生产专用性资产的产生会增加土地流转的租金,承租者之间的博弈会抑制农户土地转出。为探究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本文以铜仁市江口县274份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土地资产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四个方面来讨论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中农户参与专业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以及土地资产专用性分别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契约交易中价格风险的转移与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认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农产品契约交易中的价格风险在交易双方间转移,一方获得风险收益,另一方承受风险损失,风险分担的不公平导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合约中价格条款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实现风险共担,并可对风险转移现象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 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 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生物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资产专用性要求。和者认为:农产品物流主体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广泛影响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成长性及其供应链选择、主体间物流联盟的稳定性以及功能性物流业务的拓展性等。因而,充分发挥专用性资产对农产品物流链的粘合,提升作用,切实保障各物流方基于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准租金预期,强化各方的长期稳定联盟,是摆脱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无公害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并存的格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由于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在资产专用性和交易发生频率两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应该由特定的规制结构予以治理。对两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体化和双方规制结构比较适合高交易发生频率的无公害农产品交易,低交易发生频率的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宜采用双方规制结构,但双方规制结构要求交易双方的交易资产专用程度大体对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交易特性—生产特性—农业生产环节纵向分工可能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的显著性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由此测算出不同环节的可分工程度。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农业经营风险、劳动密集程度对农业环节纵向可分工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有显著抑制作用。环节可分工性的综合得分测算结果排序由小到大为灌溉、施肥、除草、植保、储运、耕整、种苗、收获、播栽。  相似文献   

17.
资产专用性、专业化生产与农户的市场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专业化生产要求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增加交易费用、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本文以广东徐闻"蕉贱伤农"事件为例,分析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产专用性及面临的市场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了化解农户专业化生产市场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履约效率及其动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要求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或预付保证金、专用性较强的农产品、在广泛深入交往基础上累积的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和增强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而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具有负向作用;"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加入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但统计特征并不显著;订单农业中政府涉入并不能显著增强履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户专用性投资、农社关系与合作社增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生产者与龙头企业之间发生的违约行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违约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等维度将农产品交易分为6种交易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研究认为: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影响契约的稳定性;公司+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的非专用性交易经常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适合采用市场治理模式;其经常发生的专用性交易,适合采用双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