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5,(40):29-29
在众首瞩目之下,9月的主要冶金产品产量终于出来了,结果——中国粗钢日产水平突破百万吨大关。这一消息国际钢铁协会(IISI)先于国内发布,中国的钢铁产能释放受到全球钢铁界的高度关注。9月,中国粗钢产量3035.71万吨,1-9月累计2.55亿吨。按10月粗钢日产水平计算,2005年全年钢产量将达348亿吨,较去年净增产达7500万吨左右。回首2004年,我国粗钢产量较2003年增产5046万吨,是历史上增产数量最多的一年。而2005年,7500万吨,又破记录了……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6,(11):17-17
一、粗钢产量的持续增长继续成为07年的主旋律 1、全球钢铁生产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截至2006年9月份,全球累计粗钢产量达到了9.002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9月份单月生产粗钢1.014亿吨,同比上年同月增长8.8%,若剔除中国大陆粗钢产量。则9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增长幅度为4.1%,仍是高水平的增长幅度。据预测,2006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1.21亿吨,同比增长9%。其中,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3.74亿吨。同比增长14.4%。据此判断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依然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经贸博览     
《船舶经济贸易》2007,(2):36-37
我国粗钢产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铁矿石涨价船板处变不惊;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4.75亿吨;1月份我国钢材出口环比下降两成;去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福建省首块中厚板在三明下线;去年我国中厚板卷消费7910万吨;太钢成功开发超级双相不锈钢;去年我国钢材净出132450万吨;  相似文献   

4.
世界钢铁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兰 《中国工商》2004,(12):78-84
国际钢铁协会的最新报告称,2004年前7个月世界粗钢产量达到5.89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据预测,2004年全球产粗钢将迈上10亿吨平台,比去年增加4000万吨以上;钢材消费9.5亿吨左右,也将比上年增加40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2014,(5):64-65
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粮食大幅增长 哈萨克斯坦粮食合同股份公司管理经理达伊尔别科夫近日称,本农业销售年度,哈向中国出口粮食将达37万吨,与上一农业销售年度相比增长1倍。此外,随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铁路开通,哈向伊朗出口粮食也大增,预计本农业销售年度将向伊朗出口粮食120万吨,比过去增长1.4—3倍,伊朗将占哈出口粮食总量的14%。  相似文献   

6.
日本钢铁联合会统计,2004年6月厚钢板出口量达到20万吨,上半年(1~6月)出口总量为127.5万吨,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48.8%.在出口的钢铁产品种类中,厚钢板的增加最快.在所有出口目的国中,向韩国的出口量最多,上半年达到73.24万吨,是去年同期水平(34.11万吨)的2.1倍左右.另外,由于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扬.日本钢铁制造商对韩国造船厂商的厚钢板出口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以优惠40%的价格供应,这给韩国造船厂商的有关供应商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正> 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说,马来西亚1988/1989年度的可可产量预计将达22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9%。(上年度的马来西亚的可可产量为18.5万吨。)去年上半年度马来西亚的可可出口量已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4.4%,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三可可豆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8.
2012年美国、欧盟和日本联合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WTO提出申诉请求,要求中国停止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这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继"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后又一涉及矿产资源出口限制的案件。运用博弈论,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结成诉讼联盟对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贸博览     
《船舶经济贸易》2006,(2):34-36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1月份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21.5%;去年我国钢材进口下降11.9%铁矿石进口增长32%;1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大增;鞍钢和攀钢提高扁平钢价格;包钢决定投资20亿元建设宽厚板项目。  相似文献   

10.
市场信息     
<正>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蜂蜜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和欧洲。去年我国蜂蜜出口达到8.3万吨,创汇首次逾亿元大关,出口数量虽比1995年减少。但出口单价却提高了32%。 今年全世界蜂蜜产量将比去年增加,其中阿根廷预计产量有望达到6万至8万吨之间;墨西哥的产量将回升到四五年前的水平;我国蜂蜜产量将高于1996年,达到12万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需求量将减少。我国出口蜂蜜的主销市场日本,其国内经济今年增长乏力,直接影响蜂蜜的销售;而美国从我国进口蜂蜜数量将不会增长;欧洲一些国家在大肆压低南美供货价格的同时,对购进我国的蜂蜜持观望态度。这样我国蜂蜜三大外销市场的形势均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蜂群数量不断下降,已由1988年的769万群下降到去年的600多万群,原因主要是蜂场放蜂范围缩小,转地次数减少,总距离缩短,而国内消费又在不断增加,如果不改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日本今年度个人电脑销售量可能比上一年度增加三成,去年激增的一般消费者需求增长率今年稍  相似文献   

12.
排行实务     
韩国今年进出口增幅居亚洲第二 仅次于中国 韩国贸易协会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去年11月底,韩国去年的进出口增幅仅次于中国而位居亚洲第二。 报告说,去年韩国的出口增幅为18.3%,进口增幅为17%,贸易顺差133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5亿美元。 报告还显示,在去年的亚洲市场上,中国、中国香港特区、韩国的出口贸易额排在前列。贸易顺差增加的国家为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日本的纸张出口总量连续3年保持增长。其中,印刷用纸因亚洲地区需求扩大,出口量迅速增长。1999年纸张和纸板的合计出口量为140.33万吨。 日本对亚洲的纸张出口占其纸张出口总量的80%,对用于印刷电脑、便携电话的说明书、商品目录和指南手册等的印刷用纸需求迅速增加。从地区来看,日本对中国的纸张出口占对亚洲出口总量的一半,去年出现了23.6%的增长。日本商社预测,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将保持 7%的增长,这将带动中国以及亚州的纸张需求。日本印刷用纸出口大增@肖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一)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世界粗钢年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0亿吨,200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2.4亿吨,同比增长8.8%,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我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为34%,其余依次为欧盟17%,日本10%,美国8%。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4.19亿吨,钢材产量4.67亿吨,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82%,提高2.6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年钢铁产业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润1699.5亿元,同比增长31%。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关》2023,(11):8-9
<正>广东Guangdong船舶出口值已超去年总值2023年1~9月,广东省出口船舶369艘,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6.6%;价值152.9亿元,增长47.5%,高于全国船舶出口增速20.7个百分点,已超过去年广东省148.2亿元的年度船舶出口值,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值的(下同)74.8%。9月,广东省船舶出口32艘,增加14.3%;价值17亿元,增长1%。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汽车工业会最近预测,日本1994年度国内汽车需求将达660万辆,比上一年度增加3.9%,为10年来增长率提高的一年。其中轻型车需求为428.4万辆,卡车和大轿车的需求为231.6万辆,分别比上一度年增长4%和3.9%。  相似文献   

17.
一、2005年国内钢市资源供给测算 1.按照产量增长趋势测算 根据2004年国内粗钢和钢材产量全年及下半年平均月环比增长趋势进行测算,2005年全年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有望达到3.32亿~3.56亿吨和3.61亿~3.85亿吨.据调查,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已形成了粗钢产能3.1亿吨、钢材产能2.93亿吨;到2005年年底,我国将形成的粗钢和钢材产能大约为4.4亿~4.5亿吨.因此,仅从国内粗钢和钢材产能上分析,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将完全具备实现上述粗钢和钢材产量的工艺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钢铁产业的基本概况 (一)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世界粗钢年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0亿吨,200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2.4亿吨,同比增长8.8%,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备类     
日本加工机械对中国出口持续大增,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日本加工机械制造商纷纷前往中国设立据点,就近争取商机。 日本加工机械对中国的出口在去年达到265.61亿日元,使中国成为日本加工机械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今年对中国的出口依然活跃,首季达54.73亿日元,为去年同期的2.1倍。由于巴统的解体,预料将促使日加快对中国加工机械的出口,全年的出口值可望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下阶段粗钢消费强度提高和国民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未来中国粗钢消费(含直接出口)峰值有可能达到12亿吨,届时需要15亿吨粗钢产能与其匹配。由此产生更为沉重的环保压力,必须多方面满足冶炼原料需求,引导钢铁企业有序向外转移部分产能等。对此,中国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