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主要限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方法和合并企业调节盈余。建议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并利用回归模型,以规范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并阐释研究假设,并就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 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仍然有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上市企业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对此,文章提出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规范市场应用环境、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加强上市企业的内外部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对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在金融危机下,从企业经营、价格背离价值、资产计量、操纵利润、风险监管、金融产品创新、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等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扭曲的原因,认为应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风险披露、加强投资者风险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与会计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至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经历了提倡-回避-再提倡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痛苦抉择.本文从会计监管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回避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了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进而分析了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监管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本文对如何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书怀 《当代财经》2016,(4):102-114
选取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行业监管、境外上市和分红政策三个维度,分析了监管环境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现金股利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发现与西方研究结论截然不同,上市公司向上的公允价值损益调整与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境外较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较高的监管水平有效遏制了在境外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损益调整进行分红;201 2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分红新政"成效显著;由于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金融保险行业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未实现损益被用于股利分配受到了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机制来保障。除了迫切需要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和推广提供应用指南外,还应该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有必要针对特殊行业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并未导致净利润波动性的增大;市场也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的收益波动性视为风险要素而予以定价;银行股票价格也未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作出反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反应不显著,公允价值加速器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本研究结论对完善中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加强金融市场会计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我国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数据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入手,提出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从市场条件、监管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为今后公允价值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瑞林 《时代经贸》2012,(24):258-259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逐市计价,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持有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2007年8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这一计量模式对财务报告产生了负面作用,就是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甚至萎缩的情况下企业逐市计价,计提大量减值准备,降低了企业每股盈余,从而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进一步加速经济恶化,这一计量模式因此为人们所诟病,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危机的根源,危机的根源在于部分金融企业滥用及过度创新金融衍生工具且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在波动市场中对公允价值在财务当中的应用应持谨慎态度,相关制定准则的机构应尽快完善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监管机构也应对该计量模式在财务当中的应用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了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公允价值本质上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尤其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更是如此。所以,优化市场环境、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统一框架、建立完整和系统的估价程序、扩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引入风险披露、加强特定行业对其应用的监管才是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小雁  刘晨昕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157-158,179
在财政部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成为此次修订的一大特点,这对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商业语言的国际趋同的意义是无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7熟的现阶段,公允价值的运用困难重重,其重要表现在:按照三个级次确认公允价值存在困难;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加了所得税调整计算的难度;增加了中介机构和仲裁监管机构判断企业对资产或负债计量合理性的难度.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存在着一些没有规范到的细节和理解上的模糊认识,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知  余玉苗 《经济管理》2007,(14):26-30
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及其会计计量属性的特征,结合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学说,就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企业经营管理(含销售模式、信息系统、经营业绩与评价、盈余管理、所得税、利润分配)、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税务部门与上市公司监管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尽快制定公允价值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衔接的规定与细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不断显露出来.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的特征,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果,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就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使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月琴 《时代经贸》2008,6(2):180-181
新会计准则降低了所有者监管成本:它主要是以"公允"为核心,强调企业资产、收益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环境下展示企业的运营效果,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然而新会计准则在降低了所有者委托--代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整体风险,使企业整体风险趋于不确定.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改造企业监管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两重功能--反映资产负债现有的公平交易价格和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其行为出发,构建均衡模型,并利用美国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在市场繁荣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会促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在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与资本金监管要求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邱静 《当代经济》2016,(31):86-87
公允价值计量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应借公允价值准则出台的契机,进一步去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特点;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制度下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运用中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新会计准则中推行公允价值的运用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的预期影响.分析表明,公允价值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以及相关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配套的政策法规、公允价值的评估体系等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确实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但是也滋生了利润操纵现象,这就要求企业监管层、经营者、财务人员高度关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创新,研究并合理合法地运用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选择计量属性时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当前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意义、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冲击入手,从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存在条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谈及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况,进而探讨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应用现状,最后时我国加强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