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打遣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品牌,以独特思想+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精神财富+相应的组织行为构成的文化营销成为世博营销的关键。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从而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的具体策略,即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基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重点,绿色和科技营销是辅翼。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音乐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息息相关的,在进行音乐的教育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文化的元素,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个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的紧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的增多,在音乐的教育中,多元文化策略的实行满足了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了国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所本、专科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呈现出"认知水平较低、认同度较高、践行意识弱能力差、认知途径多样化"的现状。同时,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随意性,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内在沉淀,文化自信是外在表现,两者之间互为表里.文化自觉是魂,文化自信是魄,只有增强魂魄,才会有清晰的认知和强健的认同.新时期发展理性的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加强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警文化自信,对于公安人才培养和公安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自信的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安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公安院校应通过文化自信融入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路径,加强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警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由文化适应给个体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问题,近些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的积极价值。从对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出发,讨论了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创造性的提高、对文化信息加工的认知复杂性以及文化智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文化经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深入探讨多元文化经验在心理幸福感、工作或学习绩效等方面的积极价值,深化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可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留学生等多元文化个体的积极价值,从而为多元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的有机统一体。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外来文化盲目追捧、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冷漠生疏。因此,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内外衔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补充,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中国实现文化繁荣和成为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切实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实干造就中华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开放包容的特点,注重以人为本。传统文化有助于重塑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高校应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12.
13.
市民文化素养是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与传递。大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为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基于大连市民文化素养现状的调研,提出在制定实施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纲要、完善市民文化素养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市民文化素养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对策,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来不断提升和优化市民素养。  相似文献   

14.
15.
政治方向的坚定性、思想路线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和实践品格的奋斗性,使得延安精神在当代中国仍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延安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唤醒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力量,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丰厚土壤,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大学生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高校可借助延安故事熏陶大学生成长,培育文化自信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践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活力,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打足文化自信的底气。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公共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入大学语文课程受到了严峻考验。以传统文化渗透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切入点,从社会、高校、教师、个人等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性策略,可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建设领域在文化创新、文化转化、文化创作导向贯彻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补齐文化建设的短板,不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文化转化活力,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导向根基。  相似文献   

18.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自信则国家自信"。坚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是事关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大问题。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育人才为目标,抓根本、突重点、强关键,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深化理论研究、突出教育引导、开展主题活动、加强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激发青年学生对党、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加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自信,坚定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中国大学之道与文化自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文化自信是实现当代中国大学之道的内在根基。当代中国大学只有在文化自信中发展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找到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底气和根基;同样,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只有通过当代中国大学去弘扬、去引领、去开拓,才能真正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