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弱势群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有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我国政府已经把社会弱势群体就业作为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而欧盟灵活保障模式在解决欧盟成员国就业问题上凸显了其有效性.根据对河北省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结合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模式,从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失业保险的功能、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建立健全社会对话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河北省弱势群体灵活保障就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表达滞阻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个阶层利益分化和冲突加剧,由于弱势群体拥有社会资源少、竞争能力弱,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需要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存在制度安排不合理、代言组织不到位、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他们的利益表达受阻。只有通过强化政府渠道、构造社会渠道和完善法律渠道三条途径,通过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实现弱势群体的有效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共同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格外突出.保护弱势群体,法律必须先行.应当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为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高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潜伏着种种危机,是高校和谐校园构建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大学生弱势群体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机制工作法",并将其运用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引导中,探讨了"四机制工作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使其在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成长成才和全面推进和谐校园构建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减缓利益冲突,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广州市利益不均衡的表现具有代表性,其强势群体利益扩张的负面影响有所增加,弱势群体的利益格局不容乐观,且利益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利益不均衡的原因和背景十分复杂,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的体制环境、效率重于公平的经济环境、强势利益群体的约束机制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获利能力在短期内都难以改变。当前应全面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财政增收后的反哺机制、外来工的补偿机制与保障机制、低收入阶层的保护机制和提升机制、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机制以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机制,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因社会大范围的公共利益与群体小范围的公共利益冲突而产生的邻避效应也成为我国政府民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邻避行为的治理应在透析其基本内涵、成因及危害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和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将此类问题的处理纳入常态化管理,借此才能实现在和谐社会条件下的公共利益最大和工程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9.
马红  高峰 《企业家天地》2007,(5):211-2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在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实质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认定方面,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特别是由于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甚明确,致使大量土地被私人利益集团攫取。因此,应重新构建我国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开展电子政务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信息化政府的重点项目和政治改革实现的基本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最底层人民,他们的电子政务参与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了可能性,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探究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的建设路径,可从保障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的设备供应,培养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健全弱势群体的网络利益表达机制,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参照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加快。随着阶层的分化加大,社会上庞大的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教育无疑是多数人认为实现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的公平机制,高等教育也成为进入中上层社会的敲门砖,但文章通过社会资本角度对现有体制下弱势群体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进行分析,发现这一路程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定原因之一的"公共利益",因其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主体异化,往往成为达到征收与拆迁目的的"法器"。界定公共利益,应首先设定界定标准,同时构建公共利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前者,国家须在立法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多种要素的综合考量;对于后者,国家应强调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作用,摒除行政机关的评价,并赋予被征收人、被拆迁人参与评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着法治精神.利益的冲突、社会关系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等都有赖于正当、和平的诉求渠道与公正、有效的平衡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关系渐趋复杂与多元,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也已日渐凸显.传统的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由于忽视了公共利益保护的维度而正日益受到挑战.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经济法为担当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重任应运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弱势群体是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因为他们在经济上的贫困,知识、技能上的匮乏,使得话语权、知情权、生存权、选择权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是侵害。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合理、有效、制度化的途径维护城市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中,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证各利益群体尤其是城市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序良俗原则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公共利益,并可通过对合同形式的影响发挥其在民事法律行为领域的指引功能。在公共利益的要求下,与弱势群体利益相关的合同、与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合同以及与国家重大经济利益相关的合同等,均必须遵循法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由社会弱势群体引发的社会风险正在日益增加,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城镇弱势群体,首先就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现状展开分析,点出了我国现行的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不足,最后深入探讨了我国加强城镇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必须放在制度变迁的框架内、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下岗失业人员是制度变迁以来才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城市农民工、农村的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制度变迁以来,尽管仍然是弱势群体,但其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制度变迁的成本之一。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进一步制度变迁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土地征收(用)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使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被泛化,严重侵害了征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明确界定和合理把握公共利益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程序、遵循相应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西部金融》2005,(6):40-41
弱势群体的发展展问题是实现国家提出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改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成为金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