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芳霞 《魅力中国》2013,(14):249-249
幼儿园创新教育是以创新品质为核心的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奠基工程,是为儿童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教育的工程。以创新教育的观点考虑教学过程。我们要审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教学内容、学生和教育技术。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三者的关系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的重点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符合创新教学精神实质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贾隽青 《魅力中国》2010,(31):68-68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产勇 《魅力中国》2013,(31):235-23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艇,也是当前教点的热门话题和最终目的。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创新思堆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雏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阳 《魅力中国》2013,(25):253-253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大小、国民素质的强弱密切相关。中央领导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化教育更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切实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索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人化。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强调创新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进代的人才素质的需求。对此,我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孙建安 《发展》2007,(1):114-114
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转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能力,最根本的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任月娇 《魅力中国》2010,(7):150-15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思维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多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果 《魅力中国》2010,(4):149-14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思维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多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平 《理论观察》2001,(1):74-75
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人才,必须依靠素质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塑造学生创新的品质。因此,要找准创新教育的基点,遵循创造规律,摸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远秀 《魅力中国》2014,(5):375-3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提升现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则趋向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理论,积极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蔺代平 《魅力中国》2014,(3):154-154
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综合起来可称之为素质教育。 从国家层面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论非智力因素与创新素质的价值与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承军 《理论观察》2005,(6):124-125
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而非智力因素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高质量的情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丁忠信 《魅力中国》2009,(21):111-112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笔者先探讨情感自身的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英语教学中所需的情感心理,最后重点探讨如何全面实施情感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3.
韩国庆 《魅力中国》2010,(6):173-17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加强创新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培养学校管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因此,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大新课改的力度,培养学校管理创新是关键。如何在学校管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王基宏 《黑河学刊》2002,(5):70-71,73
素质教育的事实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成败取决于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氛围的创设,以及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艳平 《魅力中国》2010,(17):298-298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克栋 《西部大开发》2009,(12):128-128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提高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以德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而最终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科学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是实践和理论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以德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而最终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科学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是实践和理论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国 《发展》2011,(4):141-14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素质”。那么什么是最基本的“素质”呢?我觉得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素质,及人格素质。人格素质可以分为精神世界的均衡和人格建构的完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重点是要培养人的社会性素质。而培养人的这种社会性素质的根本在于非智力因素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但在实践中,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一部分教育者想当然地去理解、实施上级教育机构的教育政策、要求,致使到今天素质教育仍没有取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