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各类主体经常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农地非农化主体之一的农民的信息弱势地位,即存在农民信息获取约束和信息分配约束.文章分析了这种弱势存在的原因:农民自身知识水平约束、土地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与土地受让人之间的权钱交易,同时,还分析了这种信息弱势衍生出的土地收益分配中其他主体障碍.要化解这种弱势问题,作者提出了内部强化机制和外部优势机制并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信息弱势与农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各类主体经常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农地非农化主体之一的农民的信息弱势地位,即存在农民信息获取约束和信息分配约束。文章分析了这种弱势存在的原因:农民自身知识水平约束、土地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与土地受让人之间的权钱交易,同时,还分析了这种信息弱势衍生出的土地收益分配中其他主体障碍。要化解这种弱势问题,作者提出了内部强化机制和外部优势机制并存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有职业和身份两个层次上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份上的农民概念和职业上的农民概念在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在经济现实与制度跟进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混乱等是造成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被边缘化了。为此,改革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征地补偿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农化进度取得了较大成效,非农化过程中表现出主要以“推力”为主,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离土不离乡”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快非农化步伐,欠发达地区必须解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和土地流转两大问题。继续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改革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政府职能创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治理模式和自治选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对农村治理模式变革的诉求,但是效率先于行政体制改革之前是不可能的。通过列举自治选举中决议的四种成本效益分布类型,提出了变革的方向性问题,并指出这种变革在农村具有内生性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土地制度是乡村治理模式改革的基本大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矛盾,必须深化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能够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起到了城镇化道路的载体和推进器作用。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可提高集体对国家的谈判力,迫使国家政府官员不能在征收农民土地中随意侵犯农民利益。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地方式使用农民土地,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发和使用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采用面板数据DEA技术,测度我国省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在充分考虑农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后发现,我国目前农地非农化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的区位效应。实现农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亟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减少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等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经历了几次调整但总体上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土地征用的基本思想,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土地征用所引起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也已经成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分别是市场化与非农化.作者提出应该用非农化取代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传统提法.文章对中国经济的非农化水平作了由粗到细的测定,对提升中国经济的非农化水平提出了三个对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其中特别强调9年制义务教育应该尽快实现全国免费教育,否则,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将一步拉大.文章最后对政府怎样适应非农化提升要求、对中国经济非农化远期前景作了分析,并特别指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模式,信息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信息化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息化创造了崭新的经济国际化;信息化构建了新的世界观。因此,本文认为:(1)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2)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过程;(3)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推进社会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高速飞跃,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拉大,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多,导致失地农民人数的增加。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社会保障的重任,合理解决和处理好农村土地征用收益资金的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探讨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土地收益的来源,发现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失衡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从而寻找改善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不均衡的路径,进而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益,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日益凸显,流转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律却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导致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失序与混乱。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一种制度创新,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后产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与法律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需要改变原有的政策和法律关于转让权界定的压力。文章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的现状,回顾了这一政策现状的形成过程,在成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对市场各主体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成都经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国别、区域和区位三个层次展开,区位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但对镇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基于土地资本化、城市化、产业化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理念,西部远郊镇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应以建设用地复垦为发展契机,以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和探索农地流转模式为抓手,通过多举措解决好城镇化和土地资本化实施路径、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方式以及资金统筹安排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工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现行农地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必须对现行农地制度在适度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革。根据对土地产权界定的成本收益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应遵循层次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的承包期至少为30年,林地的承包期则为30年至70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当地劳动人口减少等因素造成的人地矛盾,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如何解决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是深化"三农"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选择南海等地的衣村股份合作的实践为基础,考察农村股份合作的利弊得失。我们认为,通过农村股份合作改革,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集中统一行使的目的,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转化为股权,并对衣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组织机构改造,保障了成员权的落实。但是,现行各地实践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农村股份合作首先要讲究公平,其次考虑效率,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村股份合作改革的规范指导。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通过地票交易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在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短缺的同时,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成效显著;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在理论上为破除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性障碍提供了可行思路,对我国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配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重庆地票交易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将土地一级开发权的市场化改革与地票结合;二是实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双轨制,改革征地制度;三是加强地票制度与规划的衔接;四是适时推出地票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征收问题时大多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的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土地的所有者,是土地征收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征收中的作用可以在实质上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征收的方法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范围和所有权范围,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帮助,改进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人多地少的国情,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不可避免,土地转移的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土地的监察力度,推行政府问责等国土资源战略是解决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