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佩 《商》2013,(4):210-210,201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农业物流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湖南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湘潭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以湘潭县为例,通过对其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并在参考国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情,探讨出了适合县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供应链+第三方物流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县农产品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有机结合。针对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缺陷,提出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常德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常德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更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县域农业自身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发挥县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带动区域发展;加强交通与区域市场建设,促进县域贸易发展;注重对县域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县域社会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曹群 《商业研究》2012,(8):175-179
本文研究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客观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可供中西部县域借鉴的主要模式: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基于对外开放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主要模式的总结,认为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是特色产业集聚,并提出基于特色产业集聚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利用比较优势、依托传统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雷丽萍 《中国市场》2006,(10):79-80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地域范畴内各类经济要素发展的总和,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辽阔,资源丰富,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县域经济是市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其主体是农村经济。县域经济是一种特色经济,具有资源依托性、相对独立性、发展不均衡性和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无可代替的推动力量。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区域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彼此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经济是包括物流活动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也由增长极发展模式、点一轴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动态演化.其中,网络发展模式是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而点一轴发展模式是增长极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演化的中间阶段.因此,在区域物流发展规划中,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合理确定区域物流资源的空间配置方式,同时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把区域物流确定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产业或基础性产业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均是"三农问题",县域是"三农问题"集中体现的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针对农民增收、农业效益提高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改变,找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思路,也就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捷径。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并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县域经济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临猗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积极顺应信息化新常态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努力实现临猗县经济的突破性发展。本文以临猗县农村电子商务为例,根据当前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的现状,从物流、人才、资金、质量和规模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徐州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发展徐州市县域经济的对策: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努力培植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城物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广西钦州市地处中国西南沿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其经济的发展与以港口为依托的区域物流密不可分。结合钦州经济现状,提出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发展港口物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等一系列发展区域物流推动钦州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姜保雨 《商场现代化》2006,(21):147-148
中部崛起的核心在于县域经济充分合理的发展。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研究适合中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创新思路,利用自身区域禀赋优势,走不同发展道路。可行的模式有工业强县模式、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模式、开放带动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农业产业化推动模式、劳务经济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敖丽红 《商场现代化》2007,(33):240-241
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大县德惠一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吉林省惟一一个被评为东北县域经济十强县的县域,。本文以德惠县域经济发展为实例,探讨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为以农业型县域为主的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敖丽红 《商场现代化》2007,(11X):240-241
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大县德惠一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吉林省惟一一个被评为东北县域经济十强县的县域,。本文以德惠县域经济发展为实例,探讨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为以农业型县域为主的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地域范畴内各类经济要素发展的总和,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辽阔,资源丰富,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谋求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加快升级,必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流产业作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21世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综合性产业。文章试运用现代物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针对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机制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权进行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之一就是县域经济,它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县级行政区地理空间内的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以H省县域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对H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对外开放的作用及效果,提出H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希望为H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已形成x-,.1k推动型、非公有经济推动型、产业集聚型、劳动经济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开放带动型等模式。河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