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益 《经济师》2001,(8):28-28,31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者,现在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已经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本来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尽管不同,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城市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 《经济评论》2007,147(5):53-57,99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或升级,是改革以来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水平、效益、产业构成和工业布局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地区产业结构和宏观产业结构关系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转移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水平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究意达到怎样的水平,引起了学术界广泛争论。本综合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度量,为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源 《经济问题》1991,(8):53-57,3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个地区自然资源的赋存状况、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已有经济基础差异很大,因而,经济发展的条件各不相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总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是如何变动的呢?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采用“七五”计划中把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划分方法。 一、经济总规模的动态比较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 《经济纵横》1999,(2):46-50
一、区域差距形成和扩大原因新探在我国四十多年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后采取了平衡发展战略和倾斜发展战略,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加大了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缩小了地区差距,但经济效益较差,没有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经济潜力。倾...  相似文献   

7.
黄中文  戴东红 《经济师》2006,(3):271-272
由于国家过去二十年来实施向东部倾斜的政策的原因,目前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三大区域总体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不利影响凸现,缩小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是今后相当一段长时期内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粤西区域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粤西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及其所辖(或代管)的海安、雷州、遂溪、廉江、吴川、化州、电白、高州、信宜、阳春、阳西、阳东等12个市县。区域总面积3.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2000年底全区总人口1596.08万人,占全省的21.3%,人口密度497人/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人口密度,低于珠三角和粤东地区。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068.51亿元(当年价),占全省总额的11.1%;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为主线,围绕"空间"和"要素"这两个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论题,着重分析了基于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思想、我国城市化研究的三个基点内容(城市化发展过程、格局、机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响应与调控认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具有根本性的制度瓶颈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突破,那就是政府部门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至今仍然在大量地参与市场活动,未能彻底地完成其职能和角色的转换。其后果是:第一,一个倾向于扩张权力和增加控制权的政府,必然会导致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社会财税负担的增加和生产性投资的相对减少;第二,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强力干预会使私人产权的运用受到限制,市场竞争受到压制,进而使企业家阶层的崛起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众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推进山西省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山西省迅速建立小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国著名的开放城市带之一的闽南金三角,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发展相对滞后,因此,积极提升闽南金三角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 从根本上说,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是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包括结构演变和空间演进)为自己开辟的高效率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晓芳 《经济师》2004,(1):251-251,253
以江苏省 1 3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 ,从实证的角度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只有合理的城市化水平才能带来要素的积聚 ,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的内在职能 ,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浙江省11个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相对的,工业化以城市化为依托,而城市化又以工业化为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面临21世纪的新形势,东、中、西部地区都应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径,既要继续推进人口转移的城市化,又要推进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当前,我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城市化。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合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是江苏由全面实现小康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战略任务。江苏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表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典型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区域竞争力的不同。要把握区域竞争力与农村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结合区域竞争力现状的对比分析,探索苏南、苏中和苏北以推进农村城市化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时序阶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阐述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的演变阶段、演变的机制和各阶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因子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了一些规律,进而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