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速闭塞、血液流动中断,血液内废物聚积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性坏死。溶栓治疗效果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密切相关,越是早期溶栓,患者获救的机率就越大,拯救的心肌就越多。患者入院就开始溶栓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就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老年冠心病的类型症状,是临床常见发生的急性病之一,起病急骤,在老年发病率很高,死亡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I)溶栓失败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肝素+挽救性PCI治疗,观察组采用比伐卢定+挽救性PCI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功能比值(E/A),随访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PCI术后,两组血清CK-MB、cTn T、cTnⅠ水平及超声LVEF、SV、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1.163、0.795、0.351、0.309、0.471,P=0.101、0.124、0.214、0.363、0.379、0.319)。随访期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009,P=0.045)。结论伐卢定联合挽救性PC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失败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普通肝素相当,但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6h内给予所有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且采用其它常规治疗方法加以辅助治疗,分别在治疗溶栓后的即刻以及15d,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临床分析,采用TIMT分级评价。结果在治疗前,所有患者血管闭塞,TIMT在0-1级,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明显好转。其中,26例患者完全再通,4例患者未通,在溶栓治疗后,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症状的出现。结论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轻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20例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行抗凝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抢救成功,2例需进一步治疗,1例病死,治疗有效率为85.0%。结论对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溶栓治疗,既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机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0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冠脉再通有106例(75.7%);60例患者患者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有28例(46.7%),两者冠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佳,在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不仅治愈率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病死率,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原市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4例,就其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大手术、骨折、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COPD为主要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较高,54例患者误诊9例,误诊率16.67%;经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后,49例有效,5例死亡,救治率90.74%。结论急性肺栓塞相关易患因素较多且有相关性,临床症状多样,容易误诊,应充分利用各种检查综合分析早起确诊,早起溶栓、抗凝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与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UK)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的13例(61.9%),血管部分再通6例(28.6%),完全未通2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所有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行,且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4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制订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与有效护理后,患者脑缺血时间明显缩短,最大限度恢复了脑正常功能;其中治愈72例,显效14例,好转5例,3例溶栓过程中有出血倾向而停药。结论加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救治患者濒临死亡的脑组织。溶栓护理对溶栓疗效有较大影响,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降低致残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6)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51)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本文从急性心肌梗死识别、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急救护理要点等方面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时间窗<3.0 h及时间窗3.0~4.5 h)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维康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其治疗时间窗不同分为时间窗<3.0 h组(34例,即发病后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共有62例再通,再通率为86.11%。2本组患者共有24例在随访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再通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栓和抗凝治疗对中老年人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70例次大面积肺栓塞中老年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血栓再通以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右心功能和血栓再通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老年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凝治疗,但出血风险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4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资料,对其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及其综合治疗进行探析。方法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给予洗胃、补液、利尿、激素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 34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患者治愈率为100%,无后遗症。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最为主要的症状之一是心律失常,使心肌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而易造成折返,因此是急性乌头碱中毒需要救治的重点和高危因素。治疗上使用阿托品、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或心律平等静脉注射,配合洗胃、清空排泄物,可以抑制急性乌头碱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加快治愈的速度,尽早为患者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1次/d。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及6~9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观察支架内的最小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内膜增生面积等,并检测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支架植入术。研究组有112处病变植入支架,对照组有91处病变植入支架,且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29)mm比(0.33±0.71)mm]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04)mm比(0.39±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平均内膜增生面积与对照组[(0.4±0.6)mm2比(1.3±1.3)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效减少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内管腔丢失,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 66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清除坏死组织、胰腺被膜减压、胰床坏死引流等手术治疗,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 66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患者,治愈 63 例,治愈率为 95.5%;3 例死亡,病死率为 4.5%.死亡原因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 2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症 1 例.63 例治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后第 3d 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 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科采取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但应正确地掌握手术指征以及时机,这是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关键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