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篇 有一个叫桂芳的女人在叫我:“哎,我认识你,你还记得我吗?” 我仔细看她,想起来了。三年前,我到柴达木位居世界海拔最高的钻井队采访,正逢桂芳从四川来柴达木西部丈夫工作的钻井队生孩子。那里叫狮子沟,是连狮子都不敢去的荒山,每一口水、每一粒米都要从外边运进去。桂芳到山下基地生了一个儿子,就回到山上坐月子。住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  相似文献   

2.
三重门     
《广西经济》2009,(4):61-61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生长在有林山区的缘故,我对“绿的世界”、“绿的海洋”、“绿色水库”、“绿色银行”之类的赞美之词并不感兴趣。不就那几棵树木和树上的那几片叶子么?有什么好赞美的!听了都觉得腻,见了都觉得烦。然而当我来到  相似文献   

4.
大民 《环球财经》2013,(9):38-39
每到大学开学的日子,媒体上都喜欢做个专题,讨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2006年时我写了篇博文《我送孩子上大学惹谁了?》,为这种现象辩护。此后每到临近开学时,我都重发一下,都会得到不错的访问量,慢慢地骂我的少了,支持的多了。有趣吧?批评的声音集中在两个点上。一是指责孩子太娇惯,蔑视家长“贱骨头”;二是上纲上线——中国教育出问题了,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看淡高考     
每到考季“聚焦高考”,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惯性反应”。每,临高考,不要说当事者考生及家长神情紧张甚至有些“神经兮兮”,就是政府及各界群众也都自觉地“一切为高考让路”,至于专事“新闻聚焦”事宜的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氛围下,一直关注此事态的我,不得不写点什么。关于高考、上大学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不用多说;但关于高考、上大学的“不重要性”,大家似乎看得少、想得少、说的少,我这里列出看淡高考的几个理由,权且为大家提提醒。  相似文献   

6.
范杰 《魅力中国》2013,(32):292-292
自清代以降.百年之间,煌煌华夏却每遭西方列强所辱,虽致主权沦丧,国将不国,但中华自古就有所谓“多难兴邦”之教。于此危急存亡之秋.救亡图存之士不乏有数,他们倾慕西方,且欲凭此以兴家国,故而“西化”之风畅行天下。虽破旧立新之举已成大势,但是单纯的“西化”却有失浅薄。而与之相对的另一部分学者则愿继先哲之慧命,发扬蹈厉,探玄抉微,融贯中西,返本出新,厥欲将我中华堙没不闻之文化精神重白于天下,方东美先生便是其中一位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7.
陈孝荣 《西部人》2005,(1):44-45
“哎呀,你怎么搞的?”打榨佬家伯、粘伯、望伯,或是文叔和丁哥,一旦发现我在石碾上睡着了,就会连忙喝住牛,大步跑过来把我从石碾上抱下,厉声责问:“你怎么不长耳性?”“你再不长耳性就真要压成肉饼了!”其他人也跟着这样啧怪我。可是没办法,下一次,我还是照样去赶碾,照样要在石碾上睡着。我们土家族地区盛产油菜籽、桐籽、茶籽、漆籽,因而山寨里几乎每一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榨坊。我们队的榨坊最初就设在我老家的老屋里,与我们的房屋仅有一扇板壁之隔。那是一个老榨坊。据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说,他们记事的时候就有这座老榨坊了。可以断定,这座…  相似文献   

8.
看淡高考     
每到考季“聚焦高考”,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惯性反应”。每,临高考,不要说当事者考生及家长神情紧张甚至有些“神经兮兮”,就是政府及各界群众也都自觉地“一切为高考让路”,至于专事“新闻聚焦”事宜的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氛围下,一直关注此事态的我,不得不写点什么。关于高考、上大学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不用多说;但关于高考、上大学的“不重要性”,大家似乎看得少、想得少、说的少,我这里列出看淡高考的几个理由,权且为大家提提醒。  相似文献   

9.
洛带风俗画     
也许是想考核一下,我特意问了一下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不约而同地,他们都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是客家人。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不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马婧婧  伍振 《走向世界》2011,(36):94-96
每一座城,都有历史;每一条街,都有故事。传说成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提成都,大家第一个想到形容她的词,便是安逸了。杜甫在《春夜细雨》中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个城市能被“锦”字形容,该是怎样的色彩斑斓和温软安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十周年招待会,我本来准备出席祝贺,转念一想,写一封贺信可以起到同志的作用,就动手写这样几页。我对这个组织名称的每一个组成的词都很有兴趣,认为都很有意义。我喜欢“民营”这个词。民营是与国营相并列的。我积极主张要把我国的国营企业搞好,同时认为,必须认识民营事业的重大意义。民营事业中的很大部分属于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条文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不是社会发展史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都有的一般的公有制。它是有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一娘病了。爹打来电话,我匆匆忙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乘车在高速路上狂奔6个多小时赶到了家乡。娘生育我们姊妹七人,我是老小。家里虽然过得苦一点,但随着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一个个都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娘在乡亲们面前腰杆儿也挺得倍儿直。记得我考上大学时,娘拉着我的手说“:你们都有出息了,娘的任务也完成了。”当时,快60岁的娘说完这话时已是满眼泪水。如同几个哥哥、姐姐一样,一离开家乡我就很少再回到那片曾留下我们童年欢乐足迹的故土。有的只是春节短暂的相聚。每到这个时候,乡亲们都会围着娘,这个说“:儿女们都有出息了,您老好福气呀!…  相似文献   

13.
“陕西是我的家乡,也是我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么多年来,家乡的每一点发展变化都让我感到高兴,家乡每一次灾害事故都让我牵肠挂肚.”近期以来,尤其是在参加省上培训班期间,我沉心静气、反复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调研的重要讲话,深切地感悟到总书记的“人格魅力”,领略到领袖风范.他对陕西充满厚望,让我们倍受鼓励;他对家乡人民饱含深情,让我们倍受感动.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当代陕西》2006,(7):38-39
“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抢” “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制度” “群众有事能找你,说明群众信任你” “好事要办在群众心上,口碑要留在群众当中”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刘广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侯佳 《魅力中国》2014,(19):94-94
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民族,我们民族的诗词源远流长,精彩绝艳,形成了一条“洗洗乎无泱尽”的诗之长河。中职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既有利于弘扬祖国的文化,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一首古诗美在何处?何以被人称颂?何以名之千古?却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品味得到。我想就古诗赏析谈点浅薄的看法。诗歌赏析的关键是找准切人点,应从不同视角去鉴赏、品味诗句。  相似文献   

16.
丁维敏 《西部人》2003,(1):48-49
6月27日 我不知道我到西藏来到底为了寻找什么,每到一处我都摇摇头,然后接着走。一切都比心中的西藏陌生。西藏不像内地、中原一带,到处是“根”的盘结,西藏没有定论。它从来都是那样,今天也是历史,有点近似人类活化石。 我在老年人身边停下来。他们不停地说着,分辨不清他们嘴里嘟嘟嚷囔的是什么。也许给钱的时候是形形色色的祝福,不给钱就成了形形色色的咒语?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应太和县文化馆原馆长高虎的邀请,我和母亲各自带了古筝、琵琶一道驱车去了太和县为他们馆里排练整理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戏”老唱段伴奏。太和县一直隶属阜阳市管辖,半小时的路程就到达了目的地。由于2008年时我曾参与过安徽省文化艺术志和阜阳地方文化艺术志的整理工作,所以知道“太和清音戏”是一个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但从未真正聆听过,一直以为它比起中原地区曲剧、梆剧这样的大剧种,可能只是一些个简单的乡野小调。但从那天以后,我改变了自己浅薄的看法,对真正在阜阳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这个剧种,既刮目相看,有倍感伤怀……  相似文献   

18.
我一般是提倡股民朋友独立思考的,反对以技术分析或者以股市快讯的形式向股民提供指导。我有一个简单的理由:如果你提供得那么准,你也就不用提供了,你干脆下海炒股吧。本人在市场上就从来不依靠技术分析,从来认为技术分析只能总结过去。对以前的股价走势,对今后的最高、最低点有类比作用,因为市场特征会明白无误地暴露在电脑的屏幕上。问题是,股市上每一个人都是心怀鬼胎,都想方设法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所以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往往是看趺的时候。1997年股指1500点的时候,所有的股评包括所有的投资者都看好:“后市要涨到1700点”。股指  相似文献   

19.
如今,每个人都想居住在干净、现代、有好的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安全的地方。山东近十几年的发展,让每一个山东人都看在眼里。被我称之为“故乡”的济南,也在我居住的这些年中发展迅速。那些过去脏乱差的地方现在都有所改观,到处是新建筑。交通系统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善,公共汽车焕然一新,变得干净整洁,还装上了空调。  相似文献   

20.
马文刚 《沪港经济》2011,(10):63-65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话,恰恰折射出企业日常管理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有了人,企业才能成长,才能基业长青。而要把人“盘活”,就得真正发挥人的潜能,就必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发动机”,让每一个人自己就可以产生“无穷动”。本篇,我们不妨来看一些颇有特色和趣味的员工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