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彦民  周文芳  单翀飞 《经济论坛》2006,(3):132-132,140
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渐露弊端 1.劳动争议仲裁的涵义。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委员会依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以第三者的身分就争议事实与责任居中进行调解或做出裁决。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作为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丁虹  江雪梅 《经济论坛》2005,(19):131-132
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简称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丧失请求劳动争议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之权利的制度。(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29页。)1995年的《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1993年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3.
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发 生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便从法律上将长期以来处理劳动争议的体制确立下来,即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的前置程序。这种体制在我国的实践中的确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为确保劳动争议合法、公正的处理提供了较全面的条件,特别是在企业固定工占大多数,诉讼主体以国有、集体性质为主,通过仲裁便可使95%以上的争议得到解决。因此,在只有极少争议要诉至法院的情况下,一裁两市体制本身的缺陷难以显现出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4.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三种: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指在用人单位内部依法设立的,负责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5.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途径之一。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出了一定的变革,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总体上是比较盲目的,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的缜密安排。现行的处理机制仅能处理现实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一小部分,劳动仲裁制度存在不足。应通过实现劳动仲裁社会化,变革仲裁前置原则为仲裁自愿原则,完善劳动争议的时效制度,建立集体法判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机制,实现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几十年里,英国劳动关系经历了从自主、对抗到合作的曲折历程。工会在鼎盛与衰退之后,正试图走向复兴;集体谈判呈现萎缩与分散化;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机构——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的角色也从防止和解决逐渐转为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正当程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制和解,以调解和仲裁为主,建立独立的调解、仲裁机构和专门的劳动法庭,实行审裁分立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之后的仲裁与诉讼乃化解纠纷之渐次程序,如何在程序衔接过程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乃立法之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新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诸多制度设计的分析,本文认为在诸如仲裁期缩短,申请时效延长以及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设计中,新法试图平衡"公平"与"效率"两大基础价值,并力图谋求在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的有机融合.理论上,新法的颁行有助于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之建立与发展,但其实践效果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9.
毛丽冰 《经济》2013,(5):10-12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5周年。5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如何,未来的调解仲裁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记者走进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对副司长李小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5周年。5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如何。未来的调解仲裁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记者走进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对副司长李小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劳动争议机构的设立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强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尽量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并重新设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建立"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双轨制,同时建议建立劳动法庭,改革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以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以利于劳动争议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以专章内容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2007年12月25日,也就是该法颁布的前4天,东安集团公司制定实施了《东安集团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办法》。笔者认为,当前是推进实施东安集团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利时机,应充分认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在和谐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工会应发挥关键作用,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3.
高茂祥 《经济师》2012,7(3):262-263
文章分析了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需要注意和加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中有其特殊地位,这要求它必须贯彻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首先应该扩大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把因利益争议而产生的纠纷纳入到仲裁的受理范围中来;其次,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当摆脱行政化的色彩,实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的“三方代表性”;最后,在劳动争议仲裁人员的选拔和任命方面应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选拔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我国现阶段频发的劳动争议,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现行劳动法律立法的不足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较大,而近年来大量的劳动立法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弥补了其诸多不足。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仲裁时效制度、“一裁二审”制等均存在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应对竞争的意识加强,企业运作机制和组织行为的调整将更为频繁,劳动争议数量迅速增加,主要表现在:体制活力不够、调整规模受限、缺少民间行业性平台、专业法律咨询渠道少。通过宏观体制改革,建立劳动事务所,作为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平台,承接发生在劳动关系基层的数量众多的咨询服务和争议调解工作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张瑛 《时代经贸》2007,5(10Z):210-211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是用来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二者都能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是解决好劳动争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二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劳动争议案件作为代表劳动关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重点考察了工会组建率、工会会员人数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单位数等工会化程度指标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经济增长等变量的条件下,工会化程度与劳动争议案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劳动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是一现实亟需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财产保全制度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现行适用尴尬及障碍进行剖析,阐明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的必要性,并进而提出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