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内部审计风险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常人们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其实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必须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风险原因探究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我国内部审  相似文献   

2.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北方经济》2005,(4):47-48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3.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组织的信誉和独立性,而且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审计单位自身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政策水平、实践经验等的不足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一些审计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相对的独立性、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谨慎态度都会引起审计风险;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审计技术的局限性等部多会加大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黄克建 《中国经贸》2012,(6):209-209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内涵与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它的审计方法的重点是识别与控制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与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整体市场发展欣欣向荣,前景可观,人们无处不享受着它带来的红利,可是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存在风险,但是电商环境下企业的审计风险与传统企业审计风险存在差异,这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互联网环境影响企业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的发挥。那么该如何有效应对电商企业的风险?本文以P企业为案例,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剖析电子商务环境下P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并针对审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把企业审计风险固定在可控范围,有效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关联方交易的审计是审计风险存在的重大领域.审计人员要对企业是否对自身开展的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评价.如果被审计单位出于某种特定目的开展关联方交易,并且被审计单位没有在会计资料中进行适当反映该交易,若没有形成审计发现,就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巨大审计风险.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利用实务对关联方交易审计进行说明,以期能够对审计人员规避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及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把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应当审计的事项及审计重点,确定剩余风险,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的系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在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内部审计及其特征 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部门、企事业单位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与其他类型的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岩 《中国经贸》2009,(8):86-87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根据风险范围影响大小 ,可将审计风险分为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项目风险。两种风险之间存在相互包容的关系。审计项目风险包含于审计职业风险 ,审计职业风险通过审计项目风险表现出来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将会给客观决策造成失误 ,给经济工作造成损失 ,也会给审计机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是近几年来审计机关的热门话题 ,面对加入 WTO带来的挑战 ,这个话题显得更为凝重而急切。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 ,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才能有效的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过程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邹伟红 《中国经贸》2023,(11):125-127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企业的账簿审计为主,在当前传统的内部审计机制已无法帮助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应对风险,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对各类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审计工作要点,并以此合理确定审计流程,帮助企业发现风险点管理的情况。但是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作为一项新兴工作,很多企业在开展该审计模式时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企业优化内部审计流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知识结构单一、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和设立总审计师;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倡导内审人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切实遵守内部审计程序和工作规范来开展审计工作,规避化解内部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对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知识结构单一、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和设立总审计师;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倡导内审人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切实遵守内部审计程序和工作规范来开展审计工作,规避化解内部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旭 《中国经贸》2013,(12):272-272
一、审计判断所需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存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中,被审计单位依然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审计人员则处于劣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示意见,只能借助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审计结果是企业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一般来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但是也是可控的。造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一般以分为内部制度因素、内部人为因素、外部法规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不仅需要良好的内部审计外部环境,还需要从企业自身着手,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以及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有效地防范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涉及到了企业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企业应该对内部审计机制进行完善,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配合外部审计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内部审计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的需要,有效地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8.
岳富贵  赵明 《西部论丛》2010,(11):80-81
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即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易红声 《发展》2008,(8):38-38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或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和评价,查明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及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陈越 《理论观察》2008,(2):160-161
剩余风险评估是实施审计追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的基础和前提。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中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审计项目(或审计事项)的剩余风险,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准则中所称的剩余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采取纠正措施后,审计机构(或审计组)对特定审计项目(或审计事项)评估的风险”,其实质是重新评估审计对象的控制风险,以确定剩余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