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相似文献   

2.
许经勇 《经济论坛》1995,(11):10-1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划等号,并把物价上涨率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而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货膨胀不单纯是一种价格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当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以及由此引起市值变化所造成的物价上涨,始能称为通货膨胀。应当说,后一种观点更接近通货膨胀的含义。这里所说的通货,指的是一个社会通行的、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简而言之,通货膨胀是货币膨胀。通货之所以会膨  相似文献   

3.
改革以来的货币需求关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通过较细致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改革打破了我国货币需求关系的稳定性”、“货币供给的增长对总产出及通货膨胀都具有显著前导作用”等观点之基础实据的薄弱之处。本文用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将这些薄弱之处归因于实据背后的货币数量论与我国转轨经济的不相适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旦将特有的制度因素考虑进货币需求关系,我国的货币需求便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意味着,从长期看,货币量是受需求关系所支配的;即便从短期看,用货币量的超需求供给来调控宏观经济的自由度也不大  相似文献   

4.
郝兴平 《经济师》1998,(5):34-34
抑制通货膨胀的金融政策选择郝兴平建玮通货膨胀是一种由于信用过度扩张、货币发行过量、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一、抑制通货膨胀必须目标坚定一致,政策与策略选择得当,调控力度把握适中。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彻底根治计划跟不上变化,严肃性和规范程度低,行政手...  相似文献   

5.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通货膨胀加剧,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通货膨胀,在投资决策与经济分析中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所谓通货,是指处于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引起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有多种因素。有为弥补财政赤字之需;有人为刺激经济而过度扩张信用之需;有为在外贸顺差情况下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为收购出口所得的外汇之需等等。可见,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尽管是多重的,但是,它们都表现在商品和货币的关  相似文献   

7.
一、通货膨胀与物价上升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大都是与物价上升联系在一起的。如新自由主义者弗·哈耶克指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最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物价的普遍上升叫通货膨胀,是由货币量比产量增加更快造成的。新剑桥学派的琼·罗宾逊夫人指出,通货膨胀常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增发货币,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都将增加,增幅大约在14%左右,用通俗的话说,银行将向市场增发票子。那么,增加货币量会引起市场中的何种反应,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呢?众所周知,市场中的货币量大体上...  相似文献   

9.
张文昶 《经济师》2010,(7):44-45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指用于追逐商品的货币量不断增长的现象,传统的对通货膨胀的错误认识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对通货膨胀的本质进行与时俱进的客观真实的认识,建立起合理的通货膨胀监控体系,才能准确及时地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才能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才能维持经济体的供求平衡,才能让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它即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又能对宏观经济失衡进行必要的调整。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既有国际原因又有自身原因。供给和流通领域存在劳动成本上升和进口价格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牵刀始原因,而货币发行和贷款规模的过快增长又为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货币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机制上,本文对1999年1月-20l0年6月货币量和利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时段分析.S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货币总量的效果比利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加入货币总量后,对信贷规模变动情况的解释力提高,银行信贷对利率的敏感性呈现显著提升.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应逐渐依靠利率引导,淡出总量调控,从而规避总量调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货币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王韧 《经济纵横》2012,(11):1-5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具有长期正相关性,而实物类资产货币化和金融类资产扩容可能延缓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使调控货币、通胀成为传统的政策手段,但在通货膨胀综合了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下降,而在货币供应存在信贷配给和双轨定价等制度性约束的情况下,总量意义的货币紧缩反而会提升金融成本并对短期通货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逻辑上看,高货币存量决定增量紧缩将成常态,只有消除制度约束,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价格变量的引导作用,才能保证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将要素货币化进程引入易纲的货币化模型,对1997-2006年高货币供给量和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边限协整检验结果显示,要素货币化进程吸收了货币,证实了金融市场的货币累积效应。基于扩展的资本市场均衡模型给出的1 3种资本市场状态,对货币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累积和流转给出了解释,发现金融市场累积的货币与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形成了2007年通货膨胀的货币压力。治理通货膨胀,短期内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货币量,长期内则应引导资产市场体系恢复均衡。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认为货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作提出是货币的本质、职能和数量三个,而不是两个,而且货币数量是核心。阐述了货币数量与本质、职能的关系,货币数量的对立面,货币在质上的无限的,在量上是有限的。货币数量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社会问题中的焦点,观念、道德、伦理的标准,提出了货币数量的能量、魅力、幻觉。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是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货币总量及其分解,对最适货币量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社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从而导致物价连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已有多年,1978年至1990年的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上涨了0.7%、2%、6%、2.4%、1.9%、1.5%、2.8%、8.8%、6%、7.3%、18.5%、17.8%、2.1%。虽然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已初见成效,但通货膨胀还是以不容置疑的事实或高或低地存在于我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民银行近期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现实意义出发,回顾了理论界有关通货膨胀主要成因的观点,并指出输入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成因。根据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被动增发以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指导下超量货币供给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美元化"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楠  姜占英 《当代财经》2005,(12):34-37,41
货币替代是外汇市场上的一种用脚投票机制。我国的货币替代水平整体而言并不高。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水平较低。存在着汇率变动的预期;二是本外币利率水平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是通货膨胀对本币实际收益的削弱;四是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资本外逃的倾向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搭配来促进货币替代的良性发展,避免人民币被美元的过度替代。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横型结果显示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较弱,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较强,说明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货币供应量影响,而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关系不大.并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