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农村经济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关键因素是盘活土地资源,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释放制度红利,加速农地流转,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现拥有大约46亿亩林地、18亿亩耕地、2亿亩宅基地、5000万亩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这在过去一直都是 "沉睡" 的资产.当前,随着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盘活这笔巨大的财富,实现农村产权的资本化,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红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84-201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动力的研究和测算,发现过去的近30年天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价格改革、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支农惠农政策等农村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红利的持续释放。但原有的改革红利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衰减,为了实现2020年比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必须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4.
老百姓对改革红利分享越来越少 我国的改革开放,确切地说,是从收入分配入手的,无论是城市改革还是农村改革,部是从对“平均主义”的克服入手的,这创造出30年来的改革红利。现在,老百姓对这种红利的分享越来越少了,这是新阶段改革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分离,是在倒逼改革,意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此举亦被看作是通过改革对农民释放红利。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实利益。但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6.
正刚刚公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分离,其实质是在倒逼改革,意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此举亦被看作是通过改革对农民释放红利。(1月23日《法制日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实利益。但是,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7.
马宗宏  马红梅 《发展》2016,(10):36-37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着眼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为肃州区新农村发展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让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通了公共财政服务农村的“直通车”,创新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体制,议出了该区农业、农村、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大转变,使改革的红利真正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8.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最大潜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表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和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执政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  相似文献   

9.
章剑卫 《浙江经济》2014,(18):39-41
随着外来劳动力的逐步回流,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趋势性的变化,劳动力供应开始从近乎无限供给逐步向短缺转变。既要通过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延长"人口红利",更要通过深化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创造人力资本"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改革要坚持"三条底线"。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头戏,抓好农村改革,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防止农村改革走偏跑调,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错误。深化农村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农村的根本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是否还能继续释放出"改革红利"、或是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当前很多人持有怀疑态度,并不真正相信我国尚有可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这是一个应当严肃思考的战略判断. "改革红利",体现在 我国货币总量的结构性增长中 改革红利,并不必须是GDP.你的消费,变成别人的收入;你的销售,成就了你的收入——对每个人而言,微观的"存款搬家"、"现金搬家",造就了个人的"红利机遇";宏观而言,我国能否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尚需要科学审视我国货币总量运动的历史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老区建设》2014,(19):6-7
正北京10月18日电中央近日审议通过了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布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试点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改革试点的目标在于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这是我国农村改革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重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杜焕英 《黑河学刊》2009,(4):15-16,26
改革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改革使得涉及农村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问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造成农民权益流失现象凸显。需要调整改革路径,改善农民权益保护的宏观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农民权益保护的坚强后盾;优化制度设计,疏通农民权益维护的渠道;培育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维权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的改革始于农村,浙江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历了改革开放36年的发展,浙江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的家庭收入、农民家庭消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整体上研究阐述了浙江省农民经济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农村建房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土地、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农民增收,农村税费改革又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捉襟见肘。本文就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及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必须高度童视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题中之义,不断促进农村全面、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改革红利     
《天津经济》2012,(12):80
一、改革红利的内涵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二、改革红利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掀起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令世人赞叹。纵观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伐: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核心是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实现了农民减负;第三步是农村综合改革,核心是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合作经济》2015,(4):24-28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对外公布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义、重点、难点以及如何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对"三农"有什么影响,农民将在改革当中获得哪些红利,供销合作社在今后为农服务上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