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应当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探究培育路径的根本基础,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识的合理利益关系,而这种合理关系的形成根源是社会各阶层自由流动的阶层融合,其关键纽带在于深化改革、拆除藩篱、促进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2.
梁温英 《中国经贸》2009,(12):175-175
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中等收入阶层尽快形成;贯彻公平原则,确立公民的平等权利;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生交易费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也就是倡导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达到产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一体化旨在解决区域经济对峙的局面,通过大幅度削减内生交易费用,来提高分工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信息不对称是分工专业化利益的来源,同时也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采用公平的游戏规则,与信息化正相关,与交易费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从收入阶层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68.67%的家庭处于低收入阶层,“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缓慢;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理财参与和就业水平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与城镇和低人力资本家庭相比,这种促进效应在农村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中更强。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黑河学刊》2006,(6):142-144
当代中国原有的单一化社会结构正在迅速解体,各种新兴利益群体和复合利益群体纷纷出现,其中一些已经初步具备了阶层的基本特征。新阶层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冲突。当代中国在阶层分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引导和调节收入公平,建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以及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冉永春 《中国经贸》2009,(16):81-83
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意义在于支持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转型,解决利益分配等问题,同时维护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公平,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厘清存在的问题、明确补偿主体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丹  唐茂华 《浙江经济》2007,(14):48-49
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品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是造成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提供机制化公共服务来降低社会基本需求成本,使最广大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基本需求,进而通过公平享有平等的社会参与和自由阶层流动的机会来间接实现社会收入均等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基础在于两者的契合点,其价值体现于促进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企业文化传播等。文章在两者未能深入渗透、融合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力度,促进企业文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互借鉴,以物质和精神文化为载体,彼此互置于文化建设之中,以各种校园活动为纽带,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力量,立足"职业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五条路径,实现两者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扩大新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有着多维政治价值,其中最根本的在于,它能够促进新阶层人士真正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于调研,文章将当前新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梗阻总结为“一、二、三”,即“一个参政主渠道严重受阻、两大错误参政动机日益盛行、三种有瑕疵的参与方式大行其道”。相应的,解决对策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即“重视一大矛盾、培育两大动机、防范三大瑕疵、建设四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解英丽 《魅力中国》2011,(17):92-92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对-I-~-g权利、机会和有限教育资源分配的争夺加剧,各方利益的相互博弈,使得教育不公平问题凸显,成为制约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因子。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对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胜威 《理论观察》2023,(11):96-100
近年来,“内卷”一词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从经济学领域到政治学角度再到各种学科领域,“内卷化”被广发用来阐述分析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小镇做题家”这一来自农村和工薪阶层学子的深入解析,探索其含义转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尝试从阶层流动“内卷”的角度去探析“小镇做题家”群体的焦虑和迷茫,从而为更好地缓解教育焦虑和阶层焦虑,促进形成社会有序、公正的阶层流动环境提供借鉴与思考。尤其是当前社会“躺平”以及“佛系”等消极文化日益侵蚀当代年轻人思想,居安思危,针对当前“阶层流动”内卷化进一步研究探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陈孝勇  于贵平 《发展》2011,(5):106-106
政治学原理告诉我们,政党是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实现其利益而形成的政治组织。在阶级社会里,政党总是代表了阶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现代各国政党按其实质区分,不外乎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种最基本的类型,而政党都毫无例外的是由一批成员或日“党员”组成的,是通过党员的一系列具体实际的言行将政党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权利义务等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因此,经济全球化揭示的是商品、资本、资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因此,经济全球化揭示的是商品、资本、资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周仁准 《特区经济》2008,235(8):25-27
社会公正是我国社会发展现今面临的一个现实重大课题。建立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制度更是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是一个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间利益分配均衡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因此,只有探讨并最终解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最终构建和谐的社会。本文试图通过对公正内涵、产生社会公正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熊花 《黑河学刊》2011,(3):85-87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和谐的起点和最有力的支撑。现阶段教育公平失范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加剧了贫富分化,阻碍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教育资源,合理进行配置,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力量,寻求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命运多舛,关键就在于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系统的、全方位的冲突。自由主义的哲学根基不可能得到中国文化的认同,且在对待个人的权利与天性、社会观、政治观以及道德观上两者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主张。我们今天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需要融合与超越这些冲突,在新的基础上实践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利益日益分化和阶层日益清晰已威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利益分化和阶层清晰不仅意味着个体追求利益的取向具有差别,而且意味着群体利益的较大分野。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跨行查询收费、房贷险假取消真存在、垄断行业的高利润高工资等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根源在于双方利益表达渠道有差异以及双方谈判力量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实质是政府在准确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促进劳资双方市场力量、制度、效率、公平和人的自我发展等方面寻求到各自的利益平衡点,建立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多赢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语录     
《东北之窗》2010,(7):8-8
如果你不是中收入或者高收入阶层,你就别在这谈房地产市场,这个市场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商品房是政府收了高价土地出让金,那是对高收入人群的变向征税,而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免征土地出让金的。换句话说,买不起房子是次要的,关键是买不起地啊,如果你连地都买不起。你和开发商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