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分别代表了现代文学史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乡恋心态。这两种不同的乡恋心态,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艺术选择分别导引着一大批现代及当代作家,构成20世纪乡土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废名与其他“乡土小说”作家风格的差异。写实派乡土小说作家力求反映现实的准确与深刻,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愚昧落后的文化;而废名的创作则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构筑美丽与真实的“梦”,寻求的是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艺术家,是第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是一位被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和平常说话一样清新、明快,具有动人的力量,这正是赵树理小说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和民族化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从农村中走出的作家,刘震云一直试图对乡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在他的小说中,对乡村文化中的关系、权利和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他所反思的是农民文化历史观中对人精神禁锢和毒害的部分,也就是乡土社会里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学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感悟触摸到了乡村苦难最深层的精神脉搏,对苦难大地的彻底展示,那种奇绝惨厉的学风格在中国现代学史上非常稀缺。她也展示了东北黑土地瑰丽、复杂的风情,那种似淡却浓的悲哀流淌出的向往与痛楚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真诚。同时,透过其对乡村苦难的彻底书写,可探求其小说作品的深刻意蕴及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小说在其内容的广阔性和形式的复杂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题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细致的分化,叙述方式有了更为精致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厚重地方色彩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从其产生背景、创作概况及特点等方面可以梳理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确立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乡土小说发展陷入低谷,作家数量、题材范围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叙事层面,表现出明显的悲剧化倾向。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析这种集群式审美趣味的成因及价值,对乡土小说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庐隐,作为“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体,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创作是那个时代的透镜,对于我们审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以及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庐隐小说的创作风格,从她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概括出她在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庐隐的创作生涯只有十三四年,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她的小说创作风格分别是:前期以《海滨故人》为例,特点是悲哀;中期以《曼丽》为代表,特点是深沉;后期以《火焰》为例,特点是热情。  相似文献   

10.
南朝著名诗人何逊 ,其诗以“清”著称。这种美学风格不仅对当时文坛浮艳绮靡之风给予了阻遏 ,而且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奠定了何逊诗歌美学风格在文学史上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巨大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内容与作者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小说语言具有新鲜、含蓄、简洁和凝炼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了鲁迅小说讽刺艺术。讽刺在我国较早是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鲁迅本人在创作中就借鉴了古代讽刺文学的一些手法,而且鲁迅对于讽刺有自己的理解,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创作中。论文概括了鲁迅小说语言讽刺艺术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鲁迅的小说成为当时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谈的鲁迅小说巨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表达方式以白描、抒情为主,描写、抒情、议论和记叙相互融合、交为一体的也很多见;艺术结构别开生面,精粹与警拔相结合,平凡与警拔相交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说明中国文学作品的高水准,也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接纳、认可和欣赏。莫言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莫言小说通过人物与命运抗争、抵制外敌入侵的故事展现了中华儿女蓬勃的生命力和顽强搏击的民族性格,通过乡土民俗特色展现了东方民族神秘悠久的文化气质。莫言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文化意义下理想家园的怀念与向往。对故土的吟咏与歌唱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学中久盛不衰的主题。故土难离,乡音难改,家园意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烙在心中的印痕.  相似文献   

16.
张畅 《嘉兴学院学报》2011,(5):45-49,73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彤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考评了清代狭邪小说的艺术渊源、发展阶段、内容及艺术特点,很多观点至今仍泽被后人.但也要看到,鲁迅的狭邪小说观具有局限性,他对狭邪小说的滥觞之作、成因、阶段性变化原因及使用方言写作等问题的论述都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文坛中,贾平凹被认为是最坦诚、最具探索精神的乡土作家,他以农民身份、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变化和乡村文化的嬗变,作品中展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与秦文化的熏陶、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等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商州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世俗心理的批判、对乡土文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尼采美学提出了两种最高审美境界:酒神精神与伟大风格.酒神精神作为对生命的最高肯定方式,伟大风格作为对感性世界的最高肯定,都是艺术中的强力意志的最高显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其细节描写继承我国古典小说语言描写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精华,而且还注意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创作方面成功经验和新颖技巧,并且在细节的运用技巧和处理手法上也很有特点,这些细节描写和技巧手法是其小说 艺术蕴涵表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