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负担最严重的国家。接二连三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债务问题使市场不得不对日本是否将是下一个债务危机发生国产生隐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债务结构和低利率环境还可以使其维系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然而2008年之后,在全球经济疲软和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日本处在了主权债务风险一直上升的阶段。更令日本祸不单行的是"3.11"大地震、海啸和核泄露事件,这一连串灾难更令日本在财政赤字和举债问题上如履薄冰。如果日本政府还不尽快实施有效的债务管理政策和可信的财政整顿计划,短期日本经济会难于运转,中长期日本将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2.
由于连续两个"失去的10年"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不断累积,主权债务负担显著加重,无论用财政赤字/GDP比例还是用债务余额/GDP比例测度,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都极其严重。虽然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债权人结构与已经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都相对合理,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日本有可能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3.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成因、表现与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0年欧盟经济的发展为背景,回顾了2009年至2010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过程,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结合新的经济形势,详细阐述了此次危机的表现,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展望,认为改革亟需推进,否则该危机难以缓解,并会对欧元区成员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欧债危机看“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目众多,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主权债务与中国式主权债务,本文发现尽管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我国并不具备爆发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条件,但仍存在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及欧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基本性质属于南欧国家寅吃卯粮所导致的财政危机,但是由于欧元区在制度设置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缺陷,使债务危机演变成欧元的信任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和欧盟业已认识到欧洲货币联盟的不足,通过加强财政政策一体化来克服欧元区的内在矛盾似乎不可避免。欧元不会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而垮台,但是欧洲经济将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初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金融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各国经济恢复都很缓慢,各国偿债能力降低,出现的以欧洲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国债利率提高,又加重了各国的还款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之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愈演愈烈且呈蔓延趋势。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南欧成员国社会福利过度造成的财政支出扩张与经济停滞导致的财政收入收缩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成因。美国因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外生性解释变量。美国试图通过债务危机打压欧元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霸权。即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对于欧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在长期仍有可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欧元。  相似文献   

9.
金文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9):112-115
文章通过考察近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表现,剖析其形成机理和发生原因,探讨了中国式主权债务的现状,并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出口战略、外汇储备结构以及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范中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根源、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包括希腊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希腊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引发金融市场对其未来偿债能力担忧,由此产生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问题。预计在欧元区其他国家以及欧盟的帮助下,希腊尚不会真正发生违约事件,但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全球性危机。对中国而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与成因,并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成因,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由于负债过高因而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欧洲主权债务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尚在可控制范围,中国不会爆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全球21个主要经济体的样本数据,通过跨期主权债务模型和实证模型的分析,探讨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情况,并给出各国所处的不同风险层级。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主权债务状况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状态,且在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亚洲和欧洲等地区都有国家分处在不同的安全级别,任何一个洲在整体上都不在主权债务安全水平上有特别的优势。本文的实证结果还同时甄别出现阶段主权债务风险较低的国家,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守成  王永 《特区经济》2012,(3):239-241
我国外贸企业尚未完全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里走出之际,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图摆脱欧债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由来、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浩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1-193
全球各国为了尽快摆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的困扰,纷纷采取"赤字财政"的扩张政策。当前尽管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远去,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即"主权债务危机"却开始显现。近期,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一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并牵动投资者敏感的神经。文章通过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由来、对全球金融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来详细论述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  姜荣 《特区经济》2012,(5):90-92
本文从欧元区大国与小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不对称、加入欧元区后宏观经济指标变化以及财政政策制定不合理三方面,就欧元区经济内部不对称性导致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机理做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6.
The potential mutation of the Sub-Prime banking crisis into a sovereign debt one in Euro area countries is investigated. After reviewing the criteria used to measure the debt vulnerability, the balance sheet approach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crises. A graphical analysis yields evidence that at the end 2009 the probability of observing a Euro area country defaulting is less likely than six month before. Nevertheless, the serious threats, which concern Greece and Ireland, do not permit us to exclude the occurrence of a contagious, or self-fulfilling, sovereign debt or currency crises in Euro are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杨琳 《改革》2012,(1):101-110
美国因公共债务率和财政赤字过高等问题,第一次丧失了"AAA"长期主权债务评级。虽然与欧债危机相比,美国债务风险相对有限,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其债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更加深远。中美两国经济已高度相互依赖,美国债务危机的解决路径与成效,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与金融走势。  相似文献   

18.
债务尤其是政府债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争论犹存。每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与国民财富状况各异,从而其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贫穷国家如非洲的情况相比较,来阐述政府债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