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汽车配件制造商中的不少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其独特的优势.即低廉的劳动成本.拥有几乎是用之不竭的劳动力,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汽车配件制造商似乎可以倚仗其“人多势众”在国际汽车配件销售市场中所向披靡。但是美国一些汽车产业专家指出.所谓低廉劳动成本优势在激烈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不是万能的。只能是低层次。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成为降低汽车生产成本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明确汽车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成本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红霞 《商》2014,(2):302-302
通过研究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在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这些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纵向整合战略。中国汽车业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还不能纳入世界汽车强国的行列,因此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借鉴这些发达国家发展期间的做法,走产业整合的道路。纵向整合可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减少生产和销售的不确定性、加强企业竞争优势,排挤竞争对手、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市场。当前,中国汽车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强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整车设计开发和先进汽车发动机的研发能力,缺乏独立创新能力和核心竟争能力。政府应出台扶持民族品牌汽车业做大做强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中国大型民营车企的振兴发展规划,鼓励技术创新,掌握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利用后发优势和低廉的生产制造成本,从低端向高端发展,利用新一代混合动车、电动车开发生产优势。中国汽车必将走向世界,必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大国和强国。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为18.4%,明显高于美国的8%,由此阻碍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成本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这种迹象从一份来自英国权威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的报告《中国供应链管理会否失去优势?》中可见端倪。报告指出,中国可能因为劳工成本.人民币汇率及运费上升等因素。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影响与其他低成本劳动力国家如墨西哥及越南的比较优势。 本期封面报道《创新物流》,分析当前形势下国际物流的新趋势,为你盘算降低物流成本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行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进步,产品结构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我国在汽车的装配以及零部件的生产方面与国际汽车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做好管理与质量成本方面的工作就能有效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就对基于精益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控制成本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创新物流     
2007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为18.4%,明显高于美国的8%,由此阻碍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成本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这种迹象从一份来自英国权威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齐洪华 《商场现代化》2007,(35):352-353
中国汽车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还不具备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的规模和水平。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有利的市场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汽车产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选择正确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向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浅析了虽然金融危机与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使中国制造业在低廉的劳动力市场逐渐丧失竞争力,但是这种不利状况推动了我国长期被拖延之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使大型国有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国制造"将继续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后的3年过渡期正式结束,已经开始面临世界市场竞争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分析,提出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需要实行成本管理创新战略,以提高本土汽车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