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春发  张莉岩 《活力》2011,(11):202-202
新闻,应当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的核心则是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必须以读者为本,必须由组织传播遵循的“传者本位”向大众传播遵循的“受众本位”转变,这是社会转型期新闻改革观念和操作上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报纸要征服读者.就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报纸.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发行量,启动广告市场,激活新闻资源市场,进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报纸的服务功能。新闻活动是围绕读者市场展开的,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读者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杜雪丽 《活力》2013,(6):109-109
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  相似文献   

3.
鞠红梅 《活力》2013,(24):72-72
看似“信息大爆炸”,实则新闻趋同更加严重。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焦点却非常集中。新闻热点的单一、新闻语言的贫乏、新闻选题的跟风,其背后是媒体挖掘新鲜新闻能力的匮乏,媒体从业者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4.
邵春英 《活力》2013,(11):36-36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浓缩和概括”。影响标题制作的因素,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涤平 《活力》2014,(24):29-29
在网络新闻媒体网站页面中,由于大部分新闻标题的字体、颜色较为接近,新闻内容往往需要通过浏览二级页面才能阅读,加之网络受众追求便捷化、时效性的阅读习惯,使得网络新闻的“心脏”--标题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让整篇新闻更具可读性。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如同一块“敲门砖”,敲开每位网络受众的心门,让网络受众浏览网络新闻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由此可见,网络新闻标题是提高新闻点击率的关键,关系到新闻网站的质量和实际效益。着手抓好新闻标题的质量,符合新闻网站经营的长远利益。“看书看皮,看稿看题”,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可以独立成为一则新闻为网站带来更高的点击率。可以说,标题是新闻的“心脏”,网络新闻采编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有价值的新闻加上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徐平 《活力》2012,(2):136-136
由于现代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一些媒体传播的“小众”趋势,对图片的需求也体现出多样化,直接导致了当今新闻摄影内容上的“全覆盖”趋势。在全新的传播时代,一个具备多种传播形式的传媒集团应该主动把握新闻摄影发展的新趋势,才能在新的竞争中占据“更快、更高、更强”的位置。不少摄影之所以没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新闻性,或者新闻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杨月竹  张宁  赵景林 《活力》2005,(8):74-74
新闻评论有一种特殊的品格,即它的“刚性”。这种特殊性,使其在吸引受众、服务受众中,产生了强大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又使其在新闻这个大家族中“旗帜”的地位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对这一“世纪难题”的破解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毛泽东民主观的视野下,引入平等、沟通和参与等元素将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开始将受众理解为中心,重视受众需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一定要改变过往的灌输式宣传,教条式宣传,应该转而以受众真诚沟通,了解其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卢军 《活力》2011,(22):118-118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经济新闻写作很难“出彩”.因此,写好经济新闻成了跑经济新闻“老记”们的不懈追求。如何才能让经济新闻“出彩”?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想写活了。必须是见事之前。先得见人。  相似文献   

10.
王学亮 《活力》2011,(6):184-184
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视业进入了“受众主导、内容为王”的时代。单就新闻而言.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耳濡目染”,而是要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现场成为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铺天盖地席卷而过.西方国家空袭利比亚的导弹一枚枚从飞机上投下,等等新闻现场画面,即使没有完整的配音、配乐、  相似文献   

11.
刘英新 《活力》2014,(10):114-114
从目前纸媒传播的特点和受众对精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来看,编采前的策划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策划成了成就“精品”的必经之路,受到了纸媒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作者的新闻实践经历,有理有据,讲明了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精品与策划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策划等。  相似文献   

12.
邱丽娜 《活力》2012,(7):50-50
新闻的故事化报道。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新闻故事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在新闻界被广泛认同,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昧的状态,加之“故事”比“事实”更具趣味性和传播性,从而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也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史国立 《活力》2014,(10):90-90
《新闻夜航》是中国新闻名专栏,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多年来,成为受众一个准时约会的对象,但在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使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内容满足受众“口味儿”?这个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活力》2012,(10):162-162
中国媒体发展已不断成熟,并与受众形成了各式连带关系,受众熟悉的节目样式随着中国式娱乐的发展,有了更新与转变。受众因为对娱乐的需要而对节目“百般挑剔”,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的产物。而受众也因为节目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学会了辨别,用自身观点影响节目形式的改变,而这些又在侧面影响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过程。新闻娱乐化和受众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补进而得到双赢的机会。新闻娱乐化因受众而愈加多样,受众因新闻娱乐化不断成熟,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也进一步演绎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袁俊 《质量春秋》2007,(6):42-45
2005年被许多跨国公司称为“危机年”。这一年,有关跨国公司知名品牌危机事件的新闻屡见报端:在跨国公司品牌危机事件被媒体频频‘爆光之后,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开始走下“神坛”。它们曾经所代表的“完美”形象,随着一个个品牌风波变得光环不再,越来越多的产品黑幕,已经让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应当具备各种能力,才能把信息快速、客观、真实地传达给受众。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编辑的新闻发现能力、新闻评价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军 《活力》2011,(6):186-186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广大受众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报道是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尤其是网络新闻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受众在新闻传媒中的主体地位愈来愈突出。无数事实表明.受众所期望的、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篇幅短小、新闻事实鲜活、意义重大,而且又触及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的作品。这种传播效果的反馈给记者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多多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把较大的主题寄寓到简单、平凡而又鲜活的小事中传播给广大的受众。  相似文献   

18.
张丽华 《活力》2014,(22):50-50
新闻是电视的主体,质量是电视的生命。随着新闻媒介的不断增加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受众对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一篇新闻报道得到受众的喜爱,将好的新闻作品展现给受众,这就要求记者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要做到深入的采访和细微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黄娟 《活力》2010,(9):68-68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报纸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从新闻上出彩,一场“版面改革”已然兴起。版面改革.即着重从版面设计和色彩、线条等运用上着手,加强报纸的视觉冲击力,力显除新闻价值以外能吸引受众的因素。更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让报纸“抢眼”,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因此,色彩运用成为了“版面改革”的重头之戏。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冲击下,速度已成为新闻能否被用户关注到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你的内容是否经过深度加工和包装,表现形式多么华丽绚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最快速的将新闻推送到受众眼前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