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正> 何谓危机管理,依据我们的理解,危机管理是为了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在思想、组织、物质、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的系统工程。按照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化解的过程,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危机意识教育、对危机事件的预报和预防、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重威 《经济论坛》2009,(1):108-109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危机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危机处理得好,企业就能因祸得福,化危机为契机;危机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一蹶不振,甚至使企业陷入绝地。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在实际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没有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各种企业危机事件才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企业危机问题的研究引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展开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企业危机同人们的生老病死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该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使危机转化为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理论,然后通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归纳出企业危机管理失败的原因,最后对于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成功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提出了一些启示,主要包括: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监控机制,防范于未然,快速反应,防止危机蔓延,尊重事实,主动承担责任,注重运用媒体、网络的力量化危为机等。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图书馆危机与正常事件危机的处理方式是相通的,一旦危机发生后,应及时通知大家,告诉大家如何减轻心理、生理上的负担。文章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观察,分析了对有关事件危机处理的方式,针对如何应付图书馆危机处理,提出了一系列图书馆危机处理的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处于社会的全面转轨时期,利益和权力面临着重新分配,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产生突发的、有破坏性公共危机的事件.而化解突发危机事件,已成为对基层各级政府公职人员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防范及化解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基层公职人员的重要职责,强化危机意识,使征地和拆迁不再是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诱因.健全问责机制是建立责任政府,化解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佳 《经济师》2009,(6):241-24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越来越多,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威胁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危机爆发之前如何预防,之后又如何应对、如何化解,已成为当代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以危机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当代企业危机公关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企业危机公关工作的方法,目的是使危机公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郑羽 《经济导刊》2005,(10):74-76
企业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事件,比如财务危机、产品质量声誉危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信誉危机等。作为一种事件,危机具有四种特征:突发性,它在某一时空上突然爆发;预知性,它在爆发前有一段潜伏期,在多数情况下会有先兆出现;破坏性,它使企业组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三亚的特色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近年来在当地发展迅速。但是滨海旅游容易引发旅游危机事件,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文章在对三亚市滨海旅游区常见旅游危机事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三亚市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建议,为滨海旅游地的危机事件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透视"欣弗"危机事件反思企业危机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如何管理企业危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以2006年我国发生的"欣弗危机事件"为例,首先介绍此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管理内容;其次从管理视角反思该危机事件中的得失;最后为企业管理危机提供几点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包蕾 《当代经济》2004,(10):20-21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它会给企业和公众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人困境,难以生存。这种关注压力的存在,构成了企业公关危机产生的强大背景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暴雪灾害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期待着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进行危机管理。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危机爆发时,一般是针对特定危机,由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临时机构。这种临时性机构不能对危机准确预测和预警,加之缺乏政府危机管理专业人员以及缺乏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经验,严重影响了危机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市场变幻莫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危机时时伴随在组织旁边。当危机事件出现时,不仅使组织的经济利益蒙受极大损失,而且还可能导致组织声誉和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并且危及社会、危及公众。因此,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企业要全面了解有关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组织形象受损的原因及其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时正确地化解危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领导面对危机事件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行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领导应进行适当的危机决策,化解因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是对领导的综合能力、领导艺术以及领导协调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首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方便公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危机的源头及推动力。危机四伏、危机频发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结果。以2011年为例,家乐福被指价格欺诈、康芝深陷致命儿童退烧药危机、双汇瘦肉精危机、蓝月亮荧光增白剂事件、奥的斯电梯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酷6的裁员风波、康菲渤海油田漏油、百度文库"侵权"门等危机事件比比皆是。不同的企业在危机面前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截然不同,有的企业可以逢危不乱,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将危机转危为机,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而有的企业则不以为然,在危机爆发时选择遏制真相、逃避责任最终导致企业形象毁于一旦。本文诣在阐述微博时代企业将针对时代特征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希望能够给予企业管理者以借鉴经验或是能够引起相关研究人员及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特点,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发展进程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发展进程,列举了大量的危机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成果,并对我国的危机和危机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危机和危机管理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是近年我国经历的一次波及范围广、影响巨大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不足是触发此次危机事件的重要诱因。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事件背景,构造了突发事件生命周期与管理周期的双周期曲线模型,探讨了不同危机管理阶段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应急产业科技化发展、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科技发展资金管理体系、完善危机管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类似小型社会,随着其内外环境变化,高校不断受到冲击,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师生的生活质量,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而且对学校声誉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1]。作为特殊性质的高校中的独立学院,是高等院校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创新,由于其民办性和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在处理此类事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建立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危机事件处理机制,对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是各独立学院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企业的经营管理亦是如此。都经历过各种危机事件。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危机意识较淡薄,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可以说危机观对中国企业,也是一门切切实实的必修功课。 案例一:“泰诺”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9.
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发生以后,一些领导干部反应滞后、应对失当,产生了网络舆情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网络舆情传播迅速,无孔不入,政府部门采取相应举措应对时,如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反而会使舆情危机进一步升级。因此,一定要把握特点,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20.
从对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的一般概念出发,指出部队危机管理预案建设的意义,重点研究如何在部队内部管理中建立并维护好危机管理预案,表明了通过危机管理理论的科学运用以及全体官兵的群策群力,可以把部队危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或危机事件产生的危害性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尽可能地维护好部队安全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