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飞速增长。目前国内对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停车问题的研究较多,却忽略了对中等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等城市发展迅猛,停车用地矛盾也日益凸现,因此,亟待展开对中等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否则又会走上大城市停车困境的老路,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中心城市区停车场专项规划的研究,在对中等城市的自身特性及其停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等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中等城市停车系统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也处于动态演变之中,以层次提升和影响力扩大为核心的城市竞争日趋激烈。自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处于我国国家城镇体系第一方阵的大城市(如武汉、南京、沈阳、西安)也先后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个别城市甚至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其施政的"一号工程"。我国乃至全球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中心城市通常也是一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宏伟的交通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区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新区开发活动频繁,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寄希望于通过新区建设适应城市快速扩展期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用地不足。新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土地空间的需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在新区规划、发展过程中诸多环节的不完善,使得城市新区在开发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城市快速扩展中的新区建设,从交通规划、建设策略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新区交通规划、新区与中心市区的交通配置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大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设施装备现代化和交通战略现代化。为此提出加强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增加路网密度、疏解城市中心人口、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限制私人汽车政策等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辐射中心。城市交通的迅速增长,使得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交通过度拥挤已成极其严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驾车出门,最怕堵在路上",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常处在风口浪尖,"谈堵色变"成为城市心病。交通作为城市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不畅,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大打折扣。而且,交通拥堵问题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和大多数中等城市一样,大城市的"交通病"也在江苏盐城逐步显现。2012年至2016年,盐城市区交通警情逐年上升,2016年达7万余起,比同年上升37%,占报警  相似文献   

7.
城郊旅客运输市场空间有多大?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发布的数据,至2007年末,全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城镇化水平44.9%。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大城市在100公里范围内设置新城区已经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城市建设模式,俗称“卫星城”。以北京为例,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明确提出北京市要建设14个卫星城,城郊客车作为“卫星城”与中心城市的连接纽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的世界。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双重发展的高峰期,大量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由此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市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人、车、路持续快速增长,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与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停车设施建设等仍然较为滞后,大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并向中小城市发展蔓延。与此同时,交管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比较典型,农村地区每年新增机动车超过1000万,中西部地区机动车增速已远超东部地区,但县乡公安交管在基础设施、警力配置、  相似文献   

10.
王亚丹  周宏 《中国储运》2008,(12):84-85
城市废弃物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多数大城市的闹市中心、繁华地区、交通干道,被随意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而在稍微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有的地方就垃圾成堆。如果仅按3亿大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50克废弃物计算,全国每天就可产生近1.5万吨。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是华中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畅通工程实施以来,武汉市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武汉市政府定下了"要在中部崛起,交通须先行"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交通设施建设达到了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多层次、多制式、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和城乡往来显著增强。一些大城市正在出现多中心的趋势,城市人口和产业布局也从中心聚集模式转向多中心均衡发展。城镇一体化发展密切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使公路货物运输需求显著增加,因此西部地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对公路货物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为了解决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地铁项目建设成为各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10多个开展地铁运营的城市,地铁运营里程总数形成规模.2009年,我国批准地铁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约8 800亿元;2010年,我国又有28个城市地铁项目获批,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一场地铁建设的热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现,公共交通以其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各大城市和不同人群的首要选择,那么在新的形势下交通参与者对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的感受以及期待方向在哪里呢?苏州市民:家门口的公交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苏州市公交却处于"欠发达"状态:高峰时公交车人多、拥挤,平峰时车少间隔时间太长。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是以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非农人口数大于50万人的为大城市,20万人~50万人的为中等城市,小于20万人的为小城市。中小城市是连接大城市和乡镇农村的中间地带,是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城市市民出行和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中等城市而言,准确把握公共交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对助推中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要求下,公共交通的发展对整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这也是解决城市拥堵、提高城镇生活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公交优先”已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建设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长沙市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以及全国首批“公交城市”示范点,必须要从思想认知、体制建设、运营管理、财政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优先明确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策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拓展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2月9日到10日在天津召开部分大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研讨会。会议重点围绕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及深化城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思路和措施。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编制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并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辰 《空运商务》2013,(2):42-44,61
根据我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97个机场,届时布局规划的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随着机场的建设步伐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我国许多城市或区域将出现"一市两场"甚至"一市多场"的局面。在我国,对于单个机场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一市多场的规划和发展模式还处于探讨阶段,加强对多机场系统运营管理和规划设计的研究,日益引起我国民航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多机场系统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