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圈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获得普遍认可。受历史、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规模较大的城市圈。其虽然在中国多个城市圈中成绩斐然,颇有建树,但与世界性城市圈的目标差距依旧显著,为实现长三角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圈发展总结经验,本文主要致力于阐述长三角城市圈目前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构思。  相似文献   

2.
城市圈的城市化进程中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而且与传统的单个城市的城市化不同,城市圈的城市化方式是一种综合式的方式,所以产生的问题也是综合性问题。而这里面根本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也就是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城市群建设地域之一.研究武汉城市圈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甚至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选取24项指标.建立了反映城市群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中部城市群和东部7个城市群共65个城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群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军  刘冰  周涛 《商场现代化》2008,(15):237-238
本文通过介绍武汉城市圈的概况以及各城市产业结构现状,指出目前圈内城市还主要是由一、二产业构成,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发现该城市圈存在的6大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各个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加大城市圈联合协作与整体发展的力度和推动圈内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协调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城市圈处于长江流域中游与下游地区,通过两大城市圈的联动发展,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建设,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成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03-103
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响应中部崛起的号召,湖北省建立的武汉城市圈也应运而生。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的成因,提出武汉城市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是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现实选择,而产业一体化是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作为影响地区间利益分配机制的财税体制,发挥着区域经济合作的调控作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要从完善财政协调机制、税收分配机制、税收利益协调机制、税收工作协调机制以及财税激励机制方面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8.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决定。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半径在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咸宁、黄冈、仙桃、潜江、天门市构成的城市群。从经济总量上看,提供了超过全省60%的生产总值,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核心区。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的中部经济板块,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为积极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武汉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实现执法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人口因素是决定城市圈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圈城镇体系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城市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1。京津冀城市圈是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长期以来,京津冀城市圈三地的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城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没有形成有序的发展梯度。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成为区域发展的"双核",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落差2。  相似文献   

11.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该试验区重点在于找准战略定位,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通过水运带动城市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北省政府强调争取到2030年建成具有产业支撑力的以武汉新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探究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采用优化耦合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7年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度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产业发展差距明显;港口物流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耦合作用显著;各市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类型空间差异明显;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关联性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是在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中实现的,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地区发展极的城市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因此,推动城市圈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对于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全国交通枢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较一般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要高,而由其带动的武汉城市圈的外贸状况对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近期国家外贸重心的转移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巨大。武汉城市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近年来出现了趋同倾向,这种趋同在某方面进一步带动了武汉城市囤的经济繁荣,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这些负面效应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协调,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许多障碍,成为发展的“瓶颈”。国家贸易重心的转移正好给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机会,贸易转型主要在引进外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贸易模式转变能加快引进引资结构,改变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贸易模式转变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正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第四极,其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研究外贸转向情形下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圈之间的竞争,既包含表层的竞争(企业,产品等的竞争),也包含深层次的竞争(区域品牌竞争)。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如何建设区域品牌,对实现中部崛起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自身产值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数十个相关产业的拉动。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武汉城市圈的"南极"——咸宁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建筑业的发展对推动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和"两型社会"构建极具战略意义。通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对研究区的走访调查,研究咸宁市建筑业现状,并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对咸宁市今后几年建筑业发展规模做出相应预测。研究结论和建议对咸宁市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喜雁  孙婷 《商场现代化》2006,(23):226-227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产业及其相关联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和机构基于专业化协作,在相近的地理范围内集中而形成的聚集体,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域范围内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整个武汉城市圈为中小企业发展平台,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能充分利用圈内资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对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产业集群的生成有赖于区域内资源优势的发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源于圈内资源与科技优势的武汉城市圈现有产业集群的生成有其自身特点.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应通过产业、企业、市场与政府等多层面的协调配合,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阐述城市群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妨碍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为区域协调机构的缺失,然后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桂珍  王晴 《现代商业》2007,(26):254-254,253
城市圈、城市群已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话题。继世界五大城市圈之后,我国城市圈的发展也是一片欣欣向荣。政府合作在城市圈中发挥这重要作用。我国城市圈内政府合作现状有:合作共识初步形成;制度层面的合作出现;信息交流平台的形成。虽然成绩卓著,仍存在以下问题区域合作的共有理念淡薄;地方各自为战,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缺乏统一的合作战略规划。面对这些问题,要重构地方政府职能,推动城市圈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区域物流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关联性.本文根据2011年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的12项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武汉城市圈物流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圈内各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城市的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物流水平差异明显.城市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武汉市物流相当发达,其他城市与其差距很大.针对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