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在区域非均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央在政策上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中国正在向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型,这将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中央采取了以区域倾斜政策为核心的强倾斜战略和方针,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域—腹地经济四级开放梯度地区。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国家实施的地区倾斜政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它不仅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了沿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而且通过示范效应、扩散效应,以区际分工与协作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 相似文献
4.
高晓红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11):32-34
本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大,地域特殊性较强斩现实出发,分析了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一味强调集中统一,无助于金融风险的真正防范化解和监管效益的提高,由此得出了应加强中央银行各级分行的相对独立性,充分调动其监管主动性,以适应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掌握精神,灵活处理”的原则指导下积极监管,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5.
FDI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速度差异上。这种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的递减特征和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实证数据表明FDI并没有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反而起到了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其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代,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正> 十年改革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坚持不平衡发展、区域分工原则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上和实践上最具影响的莫过于梯度理论。梯度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争论,有些同志借鉴西方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从区域利益看我国地区的不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 ,但也带来区域差距扩大。出现地域性差距除既有经济基础等因素外 ,主要是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 :各地区制度非同步安排造成发达区域“先行者利益”优势 ;区域垂直分工体系下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双重利益损失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造成区域差距扩大格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改变我国发展失衡的状况,应推动并实施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的再均衡国策,通过供需双调,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再均衡。通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观层面的区域再均衡。通过构建新型二元激励结构体系和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实现微观主体的动力再均衡。在这种再均衡国策下,县域经济在总体战略谋划上,应积极推动概念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产业发展应注重市场化导向、要素积累及本地根植性;空间发展应重视区域定位调整与内部"三生"空间优化;改革创新应重点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