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绝大部分农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生活迈进。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天下富;农业兴,天下兴。如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民像市民一样的生活,全国人民共同走小康之路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农民增收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必将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影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5.
原德富 《发展》2006,(1):11-1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稳,全国不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党中央特别关注的问题,党中央连续五年就“三农”工作下发“一号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作为主体农民群体理当受到各级政府的特殊关爱。十亿人民九亿农,农民富了,国家也富了。如何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上、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上、体现在焕发生机的社会各项事业上、更体现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等各种变化上。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7月上旬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表扬了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富民强村长效机制的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紧接着7月16日,在由上海市法学会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农民土地问题研讨会”上,九星村以非农用地兴建市场村,建立了富民强村长效机制的成功经验,成了专家们的热点话题。大家认为,九星村的实践在农村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近郊,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石家庄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农民赖依生存的基础,同时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石家庄市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带动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淑芬 《唐山经济》2006,(10):45-4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育成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美富”可谓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三农”问题的精准概括与辩证表述,通俗易懂又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11.
朱敏 《魅力中国》2010,(3):361-36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3.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解决好“三农”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好8亿多农民的问题。我国农民数量非常庞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总数达8亿多,其中农业劳动力估计在5亿人以上,但是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而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农民人均耕地的1/3,若按中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我国现有耕地仅需5000万农业劳动力。显然,在我…  相似文献   

14.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湖南不少县、市供销社与农民共同兴办了多种专业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比较好地解决了供销社与农民优势互补的问题,不仅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供销社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近,省体改委与省供销社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到攸县、常宁、祁东、隆回、临澧、石门等县、市,时茉莉花、柑桔、棉花、养猪、蚕桑、花生、辣椒等8个颇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为期9天的调查。深深感到,供销社与农民共同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一条富民、富社、富农村的希望之路。它的进一步发展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将产生积…  相似文献   

16.
郭爽 《魅力中国》2013,(29):343-343,345
长期以来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认为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与解决农民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邓小平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问题方面提出的思路和对策对我国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还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富民强市 重在富民 农民不富 全市难强 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就阜阳这样一个农业大市而言,富民的重点在富农民。农民不富,全市难富,市也难强,而富民的难点在沿淮地区。阜南濛洼蓄洪区自1953年建区以来有10年12次开闸蓄洪,濛洼人民曾在一季之内三种三淹,1998年濛洼农民人均收入仅1038元。而洪洼地区由于不是蓄洪区,得不到国家的各类补助和建设项目,其经济发展的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及农民的贫困程度,比濛洼地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前几年负责扶贫救灾工作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这一伟大战略,农村稳定是重要前提。实现农村稳定,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平安建设基础,牢牢控制农村治安局势,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丰溪高奏水电歌徐齐武智慧之光"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电啥也干不成!""头年富、养鸡兔;长远富、修公路;彻底变,得办电;有了电,富一片!"闪烁着农民智慧之光的这两则谚语,言简意赅地把电力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的关系,讲得清清楚楚、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