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审美教育主要通过艺术欣赏进行。而艺术欣赏往往偏重纯艺术而忽视实用艺术,这样会把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向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本强调实用艺术的审美教育价值在于为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教育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音乐、美术、影视、舞蹈等艺术审美活动,更应从身边的实用艺术品和生活环境中接受艺术熏陶,以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高校加强素质教育中具有文化承传、道德教化、科学教育、健康心理、创新思维和美育等教育价值.应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西方审美教育理论为根据,从古希腊音乐审美观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并结合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初步讨论。阐述中西方先进的审美观及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并提出完善、深化美育观念,重视美育净化心灵作用的建议,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美育对人的智能开发至关重要,但把美育看成艺术技能的培养,将美育与其它教育课程割裂开来,用艺术比赛代替美育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正常发展。本从德育智育体育都离不开美育;美育要体现在教育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加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美育要融于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旅游的最大使命是美育。旅游在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历史审美中获得精神解放和塑造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6.
美育对塑造大学生专业人格美的意义表现为促进人格的提升、培育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科学的审美判断标准。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重要方式,而专业审美教育是大学美育的特殊构成。  相似文献   

7.
陈嘉全 《全国商情》2009,(15):131-132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民众审美教育缺失,通过对艺术、设计的美育功能的分析与研究,提出通过艺术与设计的交互作用提升民众的审美素质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强调了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艺术教育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通过开展艺术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荧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谢万红 《进展》2021,(2):59-6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71号《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重点强调:“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学校结合实际,通过民族学校大美育课程建设,审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探索学生审美学习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1.
“荒诞”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经历了由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到文艺思潮流派,然后上升为审美范畴的过程.本文分析“荒诞”作为审美范畴的内涵,全面阐述荒诞派文艺作品主要审美特征,深入探求荒诞派文艺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高校艺术教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系。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提高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等,是有效开展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有创造性、有审美观的人才。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素质、发展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既要传递美术教育的丰富内涵,又要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审美素质的形成,并使之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多学科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正朝着文理结合、技术与人文并重和多学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结合目前多学科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群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从艺术与人文结合、艺术与审美教育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有创造性、有审美观的人才.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素质、发展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既要传递美术教育的丰富内涵,又要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审美素质的形成,并使之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艺术可陶冶国民性灵人格,有利于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艺术还可服务于经济建设。宗白华的一般艺术学不仅贯穿于艺术的总体规律,更适于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引领艺术创作与欣赏走向陶冶、滋润民众的性灵人格。在艺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牢牢抓住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课教学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其终极目标不在于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而在于培养审美人生观。这与文学自身的特性及文学鉴赏的要求有关。在文学课教学中落实审美人生教育应抓住作品的生命意识,强化情感体验,将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美育"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却在另外的地方兴旺发达。"文学艺术"一直发挥美育的效应。"文学艺术"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但它一直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表达"美育"的意义和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以视为"情感教育"的一份个案。福楼拜关注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美学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原有关学理论的动摇和颠覆;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及审美两方面)对原有美学理论的挑战;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美学的形上追求正相反对.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的美学理论必须重构:以整体论哲学取代科学认识论作为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文化本体论取代物质实践本体论构建我们的美学理论;以固有的美学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尤其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做到中西融化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