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公司治理研究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转化。  相似文献   

4.
叶敏  张微 《特区经济》2005,(11):172-173
一、问题的提出1.“股东”治理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天然地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管理者仅仅拥有合约控制权和合约索取权,而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一套关于股东如何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制度规则,这就是所谓“股东”治理的逻辑。2.商业银行“股东”治理逻辑之批判商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长期以来,大量关于股权集中的研究表明,公司股权结构的常态之一就是股权集中,因此公司内部代理的冲突也随着产生变化。大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将导致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因此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何缓解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6.
兰晓东 《中国经贸》2010,(14):113-114
一。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 投资者保护问题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备受关注。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在很多国家都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司所有权集中程度较高的国家。它缘起于代理问题,核心内容是防止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掠夺”。这里的内部人,指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外部投资者指所有的不控制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分散的中小股东、非控股的大股东、债权人等。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公司治理制度时,应当首先设置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在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具有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文章研究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层次的控制权与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的存在越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通过追溯产权控制路径研究,发现很多国家的上市公司受到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终极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和优先表决权的一股多票等方式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对公司行使不对称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从而引起控制权私利行为等代理问题。文章从终极产权控制理论发展脉络出发,重点梳理和总结了双重股权结构、金字塔股权结构和交叉持股等三种异质终极产权控制机制下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及其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控股股东利用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依据公司治理理论、信息非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剖析了不同形态投资所形成资产的经济属性以及不同形态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的作用机制与差异;然后,在评述不同形态投资控制权私利攫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相应的治理与防范途径;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增,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害冲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家族企业金字塔形所有权结构导致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换句话说,家族控股股东能利用较小的现金流权来实现较大的控制权,这就给公司治理①造成了外部性问题。本文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通过对日本和韩国财阀治理结构改革的比较,提出了关于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区域环境影响下的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和区域环境都能够制约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但是企业微观治理的制约效应在环境较差的地区显著变弱。本文的建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必须首先完善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依赖于其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分别是与股东治理和共同治理模式相对应的理财目标。共同治理模式是股东治理模式的异化,在现阶段我国条件尚不具备,所以中国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首先,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缓解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因此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信息稳健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事长和总经理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基本状况及其关系,是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文章在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37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领取报酬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年度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和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属于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所有,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只是公司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所有者,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共同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为例,部分地从财务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pattern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Indonesia before and after the 1997–98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e draw on an original dataset that identifies ultimate owners of the country’s 200 largest publicly listed corporations in 1996 and 2008, and supplement these data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unlisted firms.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 in this period exhibited continuities as well as notable changes. Although family ownership remained the most prevalent form of ownership, there was considerable churning in the identities of the most powerful family owners. Listed state-owned corporations were more prominent after the crisis than before it, and foreign governments (particularly Singapore and Malaysia)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eir ownership stakes in many of Indonesia’s largest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17.
戚枝淬 《特区经济》2008,(5):243-245
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职工人力资本投入公司,职工完全有权参与公司治理。在具体实践中,职工可以通过建议参与、经营管理参与、监督参与以及资本参与等路经参与公司治理,充分发挥职工在公司经营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职工利益、公司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前近代中国合伙企业组织的产权制度特征,学界尚无总括性、理论性的论述。本文尝试性地归纳其特征为:合伙企业资本有正本、副本、附本、客本等称谓,内涵各异,其实质似同于现代企业股本和企业准备金等组合;借本和领本于合伙企业的地位最易混淆,前者为债权,后者为委托代理经营;合伙企业的股份指向有以资本为标的和以收益为标的两种方式,后者为传统合伙特色,有其合理性;合伙企业的产权之变更与转让已形成普遍规则,且涵盖了无形资产的产权。另外,前近代中国的合伙企业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存在有限责任的问题,颇具争议性,本文亦作出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