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青壮年大多离开农村外出务工或在城镇定居,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经济拮据、生活质量差。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2.
子女在农村留守老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为探究子女支持和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南四省市1 037位农村留守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女回家频率、联系频率、代际关系自评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代际冲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子女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家庭层面,鼓励子女着重增加非物质性的代际支持活动,增加代际间沟通交流频率,减少代际冲突,鼓励外出子女常回家看看;政府层面,鼓励政策多为促进家庭功能实现提供支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社会层面,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弥补家庭支持缺位。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回流客观上拉近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势必会对原来因子女外出务工导致的农村养老难、农村留守老人等问题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安徽、河南、四川3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OLS估计以及有序Probit模型,分别从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满意度3个方面检验了农民工回流对其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总体上,农民工回流显著改善了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但对父母的经济状况无明显影响;回流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则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让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是各项老龄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111名农村老人的福利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强,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并不能掩饰其客观生活质量较差的事实,"多子"也不一定意味着"多福"。基于此,本文从居住空间、代际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为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五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现状,并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居住方式发生改变,减少了老人能够获得的照料资源,并导致原本由外出女性子女承担的照料老人责任向留守老人尤其是女性留守老人和其他未外出子女转移,加重了当前照料提供者的劳动负担。当前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存在很大风险,普遍缺少日常生活照料和扶助,疾病照料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同时安全上也存在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山西省和江苏省的农户生活用电调查数据,基于农户炊事的自选择行为,利用Treatment-effects模型分析了农户生活用电消费行为。模型的估计结果支持农户在生活用电消费上存在能源的自选择行为,证明不考虑这一行为选择引起的内生性,会造成最小二乘法的过度估计。收入、是否有单独的厨房以及地域因素是影响农户炊事是否用电的重要因素;而炊事用电的农户比炊事不用电的农户平均一年多用电173度;农户的支出水平、常住人口、家庭人口的在家总居住时间对农户生活用电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中有老人的农户会比没有老人的农户用电少;大功率电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空调、冰箱和电磁炉或微波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客家妇女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195名赣粤鄂农村客家妇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物质生活条件、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婚姻家庭等对客家妇女生活质量状况有重要影响;当前总体生活质量一般,但她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好;年龄状况、儿女情况对生活质量总评价有显著影响。要提高客家妇女的生活质量,所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多,要通过加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引导客家妇女处理好家庭关系及增强自尊、积极调整心态等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以往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以探讨社会支持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根据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两个中介变量——"健康感知"和"心理福利"来解释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的关系,并进一步假设社会经济地位会正向调节以上关系。以河北省4个地级市的19个农村中的518位老人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健康感知在社会交往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福利在情感支持对生活满意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了社会交往与健康感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中国农村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安徽省农村老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从老人状况、子女数量及家庭代际支持三个层面,考察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制约了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老人居住安排的性别偏好未能充分体现,女儿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有显著影响;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代际支持的变化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托老所     
《农村工作通讯》2010,(6):43-43
<正>"托老所",是指近几年来在西欧、日本等国兴建的各种类型的"老人之家"。"老人之家"大体上可分三类:一是收容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二是收容生活可部分自  相似文献   

11.
冯维贺 《现代食品》2021,27(1):60-62
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提高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研学旅行具有开放性、体验性、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社会、生活文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锻炼其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研学...  相似文献   

12.
郝明 《现代食品》2020,(8):28-29,38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是学校师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保障,其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食品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向社会化转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保证学校食品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钢  陈兰  王圣 《水利经济》2016,34(4):51-56
针对湖泊水资源配置管理中量质耦合现象,从水资源量质耦合状态分析入手,引入联合分布概率理论,构建基于水质与水量的Copula函数模型,揭示流域水资源"量"与"质"的内在耦合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IPCC提出未来情境仿真框架,以决策树理论从宏观角度开展太湖流域用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提出逐步关停淘汰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工业用水优化策略;通过采取新型种养殖模式提高农产品价格推动科学生产的方法来实现有机农业的农业用水策略;从低碳生活入手,做到一水多用,逐步改变生活方式的生活用水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虹 《现代食品》2022,28(1):131-133
在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及人们愈发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下,食品安全检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食品检测的力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该项工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烦琐性,因此检测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要合理使用食品检测技术,保证消费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于各个媒体端,社会舆论也将食品检验工作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这种形势之下,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也对检验过程、检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源头消除检验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本文结合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显著特征,针对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翔 《现代食品》2022,(4):49-51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西方烹饪方式的不断刺激和冲击下,中国本土烹饪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出一条适合当前中式烹饪现状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土地整理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基础,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reflected in the volume of articles appearing in mainstream economics journals exploring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self‐reported well‐being. We contribute by explor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how satisfied farmers are with their quality of life. We find that farm income, subjective perceptions relating to the adequacy of household income, debt, health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ge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armers’ self‐reported life satisfaction. Whil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arm income, farm structural variables such as farm size, farm type and the presence of a farm successor were not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farmers who are more risk averse enjoy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bo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farm income than their more risk seeking or risk neutral counterparts. We suggest that, in the same way that risk aversion inhibits farmers from making choices that c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ir income, it may also constrain farmers (and the wider public at large) from engaging in certain types of behaviours that c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ir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life. Finally, we find that while farm incom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elf‐reported life satisfaction, the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is weak, suggesting that farmer life satisfaction can be distinct from business success.  相似文献   

19.
当前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抽检监测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讨论了当前形势下抽检监测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展开分析,针对现存问题采取科学、有序的食品抽检监测措施,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ict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norms for horticulture to satisfy the current consumer demands has forced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modifying their productive processes. In the light of the unavoidable trend in favour of consumers, we analyze the precarious situation of farm workers, a situation that is not in tune with the concept of decent work promo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or with the Social Accountability Standard promo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enterprises have achieved major progress in productive restructuring to comply with quality standards, but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workers' salaries and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hi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ell‐being of the consumer and the misery of the worker is a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explaining the current success of globalized agro‐foo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