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研究目标:要素错配对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提出的测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构建反事实框架重点探讨要素错配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非平衡发展。研究发现:2000~2013年要素再配置仅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9.2%,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积累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错配和要素禀赋分别可以解释区域非平衡发展的56.5%、30.7%和12.8%;要素完全有效配置将使得人均真实收入年均增加31.4%,但提升空间趋于缩小。研究创新:拓展传统经济增长分解方法并构建反事实框架研究要素错配的经济效应。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要素配置在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平衡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实践 (一)区域发展战略缺乏实效,力图复制他人的行为模式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条件、区域空间条件和区域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具体表现为区域资源要素状况、区位条件状况和区域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互融互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文章以人力资源、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等要素投入和国有化比重为视角,建立了环渤海区域条件β收敛模型,从而考察在多种影响因素下环渤海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收敛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人力资源、投资、国有化比重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散化趋势,但这种分散化趋势正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5.
借鉴重力模型以及LMDI指数分解模型,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模式确定后20年间经济增长的驱动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力呈现动态螺旋交替状态,劳动力要素作用力有限;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越靠近沿海区域,技术要素的驱动力越强,资本次之,沿海地区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方言为例,从要素错配的视角考察文化分割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而采用修正后的全球夜间卫星灯光数据和各地区的方言多样化指数,实证考察文化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汉语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分割显著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文化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所得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文化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为从非正式制度角度探求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基于要素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发展越贫穷”,这一源于发展的理论命题,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性质的新假定,对如何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认为在要素流动的条件下,一国通过要素的培育和提升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还会受其制度变量等外生因素的影响,特别在转型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经济制度基础的所有制自然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各地的资源条件、要素投入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等,都直接关系到某一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到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份额.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技术效率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而来,反映了投入与产出关系的问题,而技术效率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以河北省11地市的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1995~2010年间技术效率变动情况,并对技术效率从时间上和地区分布上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增长2.1%,其中,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技术进步,年均增长2.4%,而技术效率拖累区域经济的增长,年均增长为-0.3%,规模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变动的主因,反映了河北省地区仍处在粗放式发展的阶段.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对河北省城市的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工体系已由垂直转向水平,各国各地区在认识到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都在谋求自身在分工体系中的相对竞争优势.不同地区依据自身区位、经济、历史文化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相似文献   

12.
唐君扬 《物流技术》2021,(2):27-31,36
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在总体上促进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然而,高铁开通并未表现出技术溢出作用,反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对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铁建设,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发挥高铁的扩散效应,降低聚集效应,进而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条件是指影响区域经济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一般说来,区域经济条件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条件、区域人口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卫生服务对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的人口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上.本文通过分析卫生服务对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促进卫生服务,优化区域经济条件的政策措施,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水平、技术进步。已有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和要素的投入推动,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物流业 提升重庆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宜新 《企业经济》2004,(3):109-111
现代物流业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可提升其区域经济竞争力。为此,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创新物流要素。  相似文献   

16.
张殊琳 《活力》2005,(6):340-341
近代哈尔滨的服装业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发展历史,那一时期的哈尔滨对中国近代服装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回望其发展的过程既有特定的历史、地理因素形成的客观外在条件,也有经济、文化、政治等要素决定的内在原因。探询那段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与理解中国近代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推动的.在今后不到20年时间,中国经济要在前25年年均增长9%以上高速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的高速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大国持续40余年经济高增长的奇迹,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变,培植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接续力量,及时解决区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对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的数量;二是经济结构转移,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三是技术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最关键的.没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就会出现递减现象,同时技术创新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使既定要素投入生产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的集聚与溢出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理论各个学派对于知识要素的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证.在将知识的内涵与分类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