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西部地区在接替东部地区已经或者即将淘汰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要,有所不要”的原则;工业化、知识化、信息化、服用化、高科技化和绿色化是未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资源导向型的工业结构、缺乏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以及薄弱的农业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西部地区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体制、区域位置以及国际环境较为独特,所以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相似文献   

4.
本在对西部产业结构历史变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西部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西部产业结构再调整的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省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不断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西部12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取得的成就,对各省进行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反映12省市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差异,有助于解决西部各省产业结构的功能性分区,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与升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除了自身的工业化演进外,更多的要依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增长方式转换、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产业结构必须是生态化的调整升级,在生态约束条件下,以生态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的目标。本文力图从产业生态化角探讨产业结构问题,以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 ,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在能否将产业结构调整好。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有新思路 ,新办法 ,应当 :①要坚定以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②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③依靠科技与人才 ,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 ;④发挥基础作用与发挥优势相协调相配合 ;⑤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文章提出广西调整产业结构工作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个方面 :①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加强水电开发 ,努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③高水平发展有色金属工业 ,有效地保护性开发大宗主体矿产及稀有战略性矿产 ;④充分运用天时、地理、气候造就的独特优势 ,将林产林化、制糖、食品工业充分发展好。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大萧条已持续了十余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中被长期繁荣所掩盖的深刻矛盾不断地显露出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日本经济结构的严重滞后。这促使日本政府和经济界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通过对当前日本经济结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西部在经济布局上计划色彩浓厚,机制不灵活,三大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企业技术落后,深加工能力差等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帮助西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西部地区10多年来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其资源型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加工日益高度化;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应依靠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资源型产业在地理上不断地聚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而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愈发明显。选取城镇化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我国各地区城镇化、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且城镇化水平越低,对环境污染的遏制效果越好;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显著提高了环境压力,但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一驱动作用;金融发展在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容易提高环境压力,且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最后,从绿色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典FDI理论无法完整解释中国经济对外资严重依赖的特征,因而针对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构建环境-战略-行为-绩效(ESCP)分析框架,考察制度约束下FDI对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制度约束导致流入中国的FDI具有"规模过大、质量偏低、项目类型太小、行业分散"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非典型特征。制度约束下FDI普遍缺乏关联效应,正面溢出效应受到抑制,收入漏出与结构锁定效应凸显,不利于产业增长与产业内部的高级化进程。新时期引资政策必须以改善制度环境为依托,吸引高质量外资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中央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以后,东北三省全力以赴抓振兴,从而使东北三省的加工业发展迅速,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但在产业结构布局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振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走绿色生态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本试图从企业和市场功能的角度,探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的现实可能和途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导向下,依托市场供给和配置资源,造就大企业集团,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降低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负担和风险,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再调整、再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普遍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两者关系的不协调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从城镇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谈起,对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在促进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市场,调整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调整的标准或目标不易过细,调整的手段应多元化并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特色化和绿色化等。但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及绿色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要实现在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扩张,必须从我们特殊的国情出发,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才能实现就业的有效扩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西部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恩施州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中西部民族地区第一、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三次产业的拉动和贡献,而且波动较大.从产业结构比重、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等指标来看,中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呈"三一二"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素质较差,而且处于激烈的演变过程之中,向合理化方向演进的空间极大.为此应采取推动涉农产权改革,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力度,逐步提升和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大与第一、二次产业的联系,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投资和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等措施来优化调整中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