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客户需求变化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需求因时而变,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与时俱进。本课题依据现代营销学理论,立足分析客户需求,从响应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顺应客户需求,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公司客户需求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及时研究和把握社会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是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长远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政府为了垄断金融资源而采取保护间接融资、限制直接融资的政策取向,为我国银行筹资业务的发展在创造制度前提的同时,也培植出了僵化的机制和依附心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不断深化,国家主导的计划融资体制已无法支撑经济市场化日益提高而带来的风险社会化的压力,依托市场建立更为直接的融资体制变得越来越迫切,正在被政府极力推崇。这一变化与其说是政府管理和引导经济行为的转变,不如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讲,这也是国家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因此,及时  相似文献   

3.
4.
5.
高端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户需求是商业银行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高端个人客户是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只有认真分析和考察高端个人客户的需求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满足高端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有效拓展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高端个人客户需求特征日益多元化,有望形成新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需要从经营理念、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适应客户需求,创造并挖掘客户价值,在满足高端个人客户需求中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客户营销战略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力军 《新金融》2004,(4):25-27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进驻国内金融市场,中资商业银行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潜心研究公司客户营销战略。一、公司客户营销战略的含义商业银行公司客户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对全局性的公司客户开展营销工作的—整套指导思想以及为实现公司客户营销目标所设计的系统和  相似文献   

7.
面对入世背景下的客户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呢?一方面"师夷长技以制夷",即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缺陷与差距,对于外资银行中一切有利于改善服务、有利于争取客户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等,要大胆加以借鉴和吸收,使之成为自己同样所具备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对经营管理、业务等进行改进与创新,并争取在某些领域领先于外资银行,使各自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9.
侯晓明 《新疆金融》2013,(11):74-81
<正>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依托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移动终端,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相较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具备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可定位等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如何顺应金融服务移动化、智能化、细致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定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斌 《新金融》2003,(7):24-25
客户定位,是商业银行对服务对象的选择,也就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优、劣势来选择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成为自己的忠实伙伴的过程.客户定位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核心问题.可以说,没有经过定位的客户不可能成为银行的战略伙伴,也必然无法支持银行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范围还很狭窄,多以金融服务类业务为主,“或有类”业务较少,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具体来说,存在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金融市场环境欠佳、市场交易主体不够成熟、银行体制改革滞后及专业人才与先进技术缺乏等。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统筹规划、强化产品开发,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储备力度,实施有效市场营销策略,强化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2.
构建银行治理系统中 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内部治理应作为商业银行治理的重点,风险控制委员会与内部稽核部门的构建应作为内部治理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们不仅是工商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和全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体系,而且还要在特殊的市场条件下提供信贷和流动性支持。如前所述,外部治理机制的存在虽然能够缓解商业银行的治理问题,但是,如果付诸实施将产生巨大的治理成本(比如,银行破产,进而危机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分客户的盈利评价方法大多局限于计算分客户的会计利润,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分客户的EVA评价模型通过计量分客户的收入、分客户的成本以及分客户的经济资本成本,获得商业银行分客户盈利评价的EVA值.与以往的盈利评价方法相比,该模型考虑了对客户经营的风险因素以及资本成本,既可用于对客户的服务定价,也可用来确定各客户的EVA值,还可用来区分不同的客户类型,针对不同客户(群)实施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文章指出该模型的实施需要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本文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缺陷,指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成因。文中指出构建完善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在于:一是建立集中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基础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联动监督机制、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制度、差别化的客户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双轨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账户资金收支监测分析、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设等;三是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际信息沟通机制、社会信息监督平台及完善银行同业协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1、英美模式。由于英美两国的股票市场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弥补治理缺陷,改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主要缺陷类型制衡失效.各治理主体之间未能形成有效制衡,一方或多方联合,形成以某一方利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徐昶  刘小差 《新金融》2007,(7):19-22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尤其是债权人与贷款人,实施利益相关者治理,以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华武  唐杰 《银行家》2004,(8):52-55
自从《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出台之后,次级债引起了各家银行极大的兴趣。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中信实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机制灵活的优势,顺势而上,成功发行了次级债。此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更标志着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进入了政策法律的快车道。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时间表的催促下,急于补充资本充足率,因此快马加鞭,于是次级债航母急匆匆地杀入了市场。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的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本文重点研究商业银行应如何对高净值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在分析中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在高净值客户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完善客户关系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择适宜的高净值客户管理模式,推广信息系统及统计数据应用,加速创新符合高端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高端客户增值服务体系等策略来实现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商业银行进行高端客户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0.
莫扶民 《银行家》2008,(6):54-56
编者按:在由<银行家>杂志社和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金融营销十佳奖活动中,工商银行选送的电力行业市场营销案例成功入选中国金融营销十佳奖,成为我国公司金融业务营销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