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有不断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做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也是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出台的《条例》中,这一宗旨得到很好体现。《条例》第一条“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十项措施。对此,国家粮食局等涉农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出台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措施。各地粮食、农业等部门也纷纷展开行动,将国家惠农政策向农民及时传达,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近期,《中国粮食经济》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欢迎各地粮食行政部门,粮食收储库点和广大粮食工作者赐稿,将各地的工作经验和体会通过《中国国粮食经济》这一平台在全国粮食系统内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于2002年12月28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该法新增了与粮食生产流通有关的内容特别是“粮食安全”一章,对做好新时期的粮食工作,具有新的、积极的意义。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农业法》,结合浙江实际,合浙江实际,做好粮食工作,确保粮食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法》新增了“粮食安全”等粮食生产流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步向主产区集中,流通格局从“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区域分工正在形成,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保护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出发,集中阐述了当前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保护和支持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对粮食生产、储备在政策措施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纲要》详细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从调查的情况看,省级储备比较充足,  相似文献   

6.
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近8年之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下面简称《意见稿》)终于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积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多年实践经验并渐成体系,结合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甚至国际粮食安全现状,为规范整个粮食行业行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中国第一部专门为粮食制定的法律。《意见稿》甫一公布,便引发全社会对粮食问题的广泛关注,粮食安全隐忧再一次绷紧普通大众的心弦。笔者根据多年基层从业经验,并通过与社会人员和粮食系统员工座谈,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维护了粮食经营、消费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保证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谈谈自己对《条例》的见解和安丘市贯彻执行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部全面系统规范粮食安全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下称《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施行了。《条例》填补了我国现行粮食安全立法的空白,其内容全面,涵盖了粮食生产与经营、储备与管理、调控与应急等各方面,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充分体现了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粮食市场机制的完善,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其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能够显著提高规模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在充分考虑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更能够提高较大规模、低兼业程度和纯粮食种植规模户的生产效率;(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会通过增加生产投资、扩大粮食种植规模来提高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规模户的支持力度,发挥规模主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防止出现“高补贴,低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一直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人们往往忽略对于生态的保护,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的分析,提出更好的宏观调控政策。[方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对粮食安全框架下的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演进关系、影响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最终给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设计对策。[结果]首先,不合理粮食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化学物质的残留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了威胁。[结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目标,长期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仅仅表现为当前的生态失衡,更严重威胁了未来的粮食安全。因此,要充分发挥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加强生态功能设计,具体可从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制度机制、加强政府生态农业的主导型地位及投入水平、以技术进步支撑保护农业生态和粮食安全和以法律手段规范保证相应措施的顺利实施4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