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这种特殊国际收支结构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收支账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账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用国际收支账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我国2003年至今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各项目之间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透过账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短期内还将持续,而且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在中短期内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短期内还将持续,而且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在中短期内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亦强 《现代经济》2009,8(3):146-148
上世纪0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出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顺差的“双顺差”结构。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研究如何化解“双顺差”格局,合理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内外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高额"双顺差"。虽然持续的"双顺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也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长期存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双顺差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双顺差现象分析发现:过高的储蓄率、出口鼓励政策、中国贸易中出口加工贸易的支配地位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对于引资的不合理利用、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是中国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降低高储蓄,促进内需、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外汇储备"走出去"、健全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8.
依托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及蕴含的风险,指出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的方向为经常项目的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引资政策的更新换代、加强制度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我国国际双顺差的原因、性质和后果。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贸易顺差的直接原因是出口商品价格水平相对GDP价格水平的比率持续下降,而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率持续下降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量贸易顺差的根源所在;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汇率也是影响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水平的因素;大量的FDI进入是形成资本和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在双顺差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不是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很好选择;贸易平衡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很重要,贸易不平衡越大引起的经济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10.
从1994年至今,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长期存在,这种局面带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剧增,使得我国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也使得我国的外汇管理难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我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关系恶化。文章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存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用,针对这些负面影响提出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同时出现巨额顺差,近几年来这种双顺差的增长趋势愈加显著,外汇储备随之迅速增长,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让我国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面临两难抉择。本文通过对中国2001-2007年国际收支顺差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形成双顺差的原因,并据此对双顺差带来的高额外汇储备及其使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重了就业负担。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带动了老龄产业的繁荣,另外,也阻碍了技术进步,以及养老负担加重。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重了就业负担.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带动了老龄产业的繁荣,另外,也阻碍了技术进步,以及养老负担加重.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大降低。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外汇制度改革,完善强制结汇制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用Leslie矩阵人口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得到: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前后达到峰值14.2亿左右,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在2033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15.2亿左右有较大差别;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稳定和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持续高增的资本和经常项目的双顺差,不仅使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也加速了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本文就结合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结构分析表做出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8.
潘静 《大众商务》2010,(6):43-44
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稳定和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持续高增的资本和经常项目的双顺差,不仅使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也加速了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本文就结合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结构分析表做出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收支双顺差已成为中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大量累积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若要清除其负面影响,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消费、出口和投资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