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牌。品牌是产品的识别符号,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深度体现。现代企业竞争体现为企业品牌的竞争,而品牌魅力的主要来源是其所承载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形势的转变,又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冲击。国内企业的产品水平在快速提高,但缺少品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在战略发展上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的发展,通过打造品牌、确定品牌定位,发觉潜在顾客,赢得顾客对品牌的认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市场经济,品牌是金。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品牌是决胜市场的重要筹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市场上各类产品、各类产品品种及相应的品牌极大丰富起来,而且各品牌质量亦相差不大,企业竞争向同质竞争,品牌竞争演化。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于为品牌寻找无领导者品牌的空隙市场。然按现有标准分类的空隙市场日趋稀少,如何沿新标准重新聚合消费群体,或如何让现有市场消费者重新形成空白心理成为本文关注重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剧烈,产品的种类繁多,产品日趋同质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和销售过程中要体现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品牌就是传递这种竞争优势的载体,品牌质量就是商品品牌开启市场的一把钥匙。通过了解品牌质量的内涵,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作用,对于企业如何树立商品名牌战略的意义,从而来进一步研究商品的品牌,以及企业要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要不断地进行品牌质量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金华尼奥普兰客车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良 《商业研究》2004,(24):152-155
企业竞争靠实力 ,实力竞争靠产品 ,产品竞争靠名牌。作为一家发展中的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 ,应从企业文化角度塑造客车品牌特性及市场定位 ,赋予特有的企业文化和人文情怀 ,以品牌所含的文化价值扩展市场空间 ,赢得理想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日用消费品中外品牌竞争关系与品牌柔性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日用消费品市场中,品牌众多,产品供过于求,竞争呈现白热化。其中,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品牌的竞争最为人关注,其成败关系着国内民族企业与品牌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挑战,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有明确的品牌发展思路,努力发展民族品牌,力争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论提升强势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敏 《商业研究》2006,(5):71-73
当前,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将直接经受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企业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主要通过企业开发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品牌忠诚、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产品不断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创造强势品牌,从而保证企业经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品牌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市场及其本土品牌就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验了它所带来的冲击。众多外来品牌成为中国市场的宠儿甚至主角。发展到21世纪初的这几年,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本土品牌不仅在国内与对手们竞争,而且要走上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由本土品牌到国际品牌的跨升!那么,究竟中国企业在品牌全球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多远,哪些企业做得更好呢?为了解这些问题,益普索(Ipsos)-全球著名市场研究集团与FT中文网携手开展了FT中国品牌全球化调研。  相似文献   

10.
洪波 《现代商业》2011,(12):208-209
入世以来,国内市场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各行各业加快了市场化进程,我国市场已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中国企业的品牌正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面对全球竞争,创建国际品牌无疑是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企业必须适应品牌时代的到来,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孙培毅 《新商刊》2000,(7):44-45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集中表现为品牌竞争。企业产品的技术、成本、质量差异愈来愈小。消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常凭消费经验选购品牌商品.品牌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打得进.守得住”的”精锐部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品牌信誉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品牌信誉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以及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温家宝总理在青岛谈加快培育世界级品牌时说:“拥有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希望全国有更多的品牌走向世界,加快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国内、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本土化和品牌国际化已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信誉环境意味着社会成本,没有好的信誉环境,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并危及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3.
邢萱  邢挺 《商业研究》2004,(18):87-89
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又是城市的经济名片。我国加入WTO之后,重庆企业要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品牌兴渝与品牌兴企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审视过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把重庆企业的品牌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不仅要面对众多的国内竞争对手,而且还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竞争的格局将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杨佳航 《中国市场》2023,(16):136-139
文章对新消费趋势下咖啡品牌的传播现状进行概括和分析,从产品迭代、消费概念和传播渠道三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咖啡品牌的传播特点,阐明了在面对新时代消费趋势的变局时,咖啡企业通过明确数字营销的一体化传播以及社群流量的裂变式传播的两大核心优势,抓紧培养品牌的自传播力,能更好地在品牌数字经济环境中生存和竞争。以品牌自传播力策略所包含的品牌共鸣、品牌心智、品牌故事、品牌场景的四种模式,分别精准对应社群传播、情绪传播、内容传播、空间传播的四个自传播力建设,试图总结和探究新消费语境下咖啡品牌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孙英伟 《市场周刊》2005,(24):48-50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房地产公司必然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在市场经济的熔炉中要想经得起洗礼就必须充分意识到强而有力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消费忠诚度,占领房地产市场,以此带来更高的利润。因此。发展房地产品牌战略建立品牌驱动型企业今后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战略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企业更应该建立完整立体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品牌方面a、确立全面打造品牌的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出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上,以商标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  相似文献   

18.
论品牌竞争力外显性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拥有的品牌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技术性能、服务等能够持续区别或领先于其它竞争对手,具有获得竞争优势和提供超值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具有品牌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不仅提高了品牌产品的销售额,也提高了品牌自身的交易市值.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构筑科学合理的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有效反映品牌竞争力的大小及运行状态,有助于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优化企业品牌建设的资源投入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我国许多品牌运作还十分稚嫩 ,亟待突破十大致命弱点。一是太多的企业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 ,而忽视品牌的创立 ;二是众多品牌对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不够 ;三是企业在品牌竞争中 ,仍然靠广告、降价这些较为低层次的竞争手段来参与市场 ;四是品牌定位失控 ,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的情绪 ;五是形象塑造贫乏品牌 ;六是品牌评选泛滥 ;七是创新力度不足 ;八是市场沟通欠缺 ;九是合资卖牌短视 ;十是发展之路模糊。国内品牌运作存在十大弱点  相似文献   

20.
赵红梅 《商业时代》2003,(250):41-42
随着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发展单纯以质量取胜、产品差异策略的有效性日渐削减。另一方面,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样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条件,运营和管理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