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韵语阳秋》的诗学观为主张恢复诗歌的兴寄传统和道德规范作用,但在恢复传统的同时又强调实践经验与创作的关系和追求自然平淡的诗美理想。通过这些诗学观可以看出,《韵语阳秋》对江西诗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之美如何被西方人所读懂、所欣赏是一个难题。译诗难,译古诗更难。诗歌不仅具有一般的文体要素,更有音韵和意象之美。如何在古诗英译时传达这种意象之美?认知心理学的隐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诗歌意象和隐喻的关系,藉此可以找到适合不同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瑞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95-99,129
陈衍是近代“同光体”诗学的主要理论家,其理论观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虽未明确其实际内涵,但从其语意中所表达的实是一种在“人成”基础上的诗学功夫论,不但有对诗人精神主体的要求,也有对诗歌理想新境创造的期望,更有对社会现实文化的关注意蕴。  相似文献   

4.
悼亡诗是最接近、最直接表现死亡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将死亡之思蕴积在自然景物、梦境追思、人伦道德、灵内善美中。使人人都畏惧但又无法逃避的死亡获得了崇高和纯美的地位。中国诗人由于受文化传统及诗学传统的影响。表现和思考死亡的方式是侧重死亡的伦理价值,用世俗化意象表现死亡,从而把死亡表现得哀婉含蓄,把它稳定在一种中和的思想里,使它不至于走向极端,而能够自持,形成一种内在的超脱。  相似文献   

5.
社会形势、玄学思想、诗人个性及诗歌艺术传统对阮籍《咏怀诗》中的游仙之作,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阮籍的游仙在于追求一种肉体和精神完美结合的理想人格,表现为精神超越和自由追求。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7.
古诗撷趣     
圣晶 《新智慧》2005,(8):I0002-I0002
一、巧改严诗 明代奸臣严嵩当权时,民间有人把《神童诗》头八句改成一首五言诗。原诗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8.
《天生丽质》是沈奇近年来创作的、受到诗界广泛好评的一组短诗集。这是诗人、诗评家沈奇本着"古典理想之现代重构"的诗学理念,自觉而为的一次"诗歌文本实验"。他把强烈的语言意识和语词意识渗进这组现代汉诗的创作中,意在为新诗发展寻求兼具汉语文化特质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另一美学向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代表,崇拜自然、崇尚想象力和情感,使用淳朴的诗歌语言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的浪漫主义诗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方回所撰<瀛奎律髓>,是一部集诗选、诗格、诗话为一体的诗学名著,对后世影响颇大.人们对方回诗学的评价一直存在分歧,主导性的观点,是认为<瀛奎律髓>体现了"江西诗派"的宗派之论,由此衍生出一些批评性意见.但方回论诗,并不偏执,总是兼及两端,希望在两端折中互济中求变求新,为诗歌发展寻求新的出路.所谓两端,如既为宋诗张目,又力倡以盛唐为高标;既倡"格高为第一",又重圆熟,希望以圆熟济格高;既重诗法,又倡无法;既重工巧,又以浑成为至高境界等.只有同时关注方回论诗之两端,我们认识的才是完整的方回.已有的方回诗学研究,多关注一端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另一端,由此带来对方回认识的偏颇.这被忽视的另一端,多表现在他对唐诗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1.
张以宁论诗打上元代“宗唐抑宋”诗学取向的鲜明烙印,严羽诗论与朱子理学对其影响十分深刻.他主张诗“发之情性之真”,又认为诗具有音乐性,诗与画的关系密切,诗主情,也要有一定的“理”,客观上,从诗与人的心灵、诗与音乐、诗与画、诗与问学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诗的本质问题.关于诗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认为诗与“世”、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切.诗的创作在于根本,“根本盛且大”,关键在于复古,“先古其性情,非徒古其词”,具体而言,就是诗宗盛唐,学李、杜为主,也兼学各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融汇众家,自成一家.张以宁的诗美追求可概括为:古、正、醇、厚、雅、趣、悟.张以宁论文,与论诗一样,标举“复古”.复古是其论文的出发点,其落脚点乃在于提振积弱的元代散文品格.其论文要点可归结为:复古、宗经、明道、师韩、重文、修养.  相似文献   

12.
胡适《尝试集》中的诗按其写作时间,依次为附录《去国集》、第一编、第二编和第三编。从《去国集》到《尝试集》,既显示了胡适从文言写旧诗词到创作白话诗的过程,也展现了他的诗学观念逐步形成并成熟的过程。本文拟以《尝试集》为蓝本,通过文本细读来研究胡适诗学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在他的诗作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三是以绝妙的空灵之美达到禅意的终极境界。"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长生殿》写了一种特殊的爱-帝王之爱。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两次转换、两次团圆的描绘,说明帝王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并对爱情进行真挚追求。这是明中叶以来个性解放思潮的余绪在清初卷起的一朵浪花,也是作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今人大抵以为《汉广》一诗是恋歌,但本诗明言"之子于归",此诗之主旨必关乎婚姻。周代婚姻制度中存在"成妇之礼"及相应的"留马、返马之礼",本诗正是这种婚俗的产物。《诗经》中其他诗篇,如《关雎》,同样具有"成妇之礼"的婚俗背景。  相似文献   

16.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独创性,不仅确立了诗人之后的创作风格也是其诗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非个性化理论作为艾略特诗学理论的核心,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中有着全面的运用和体现。诗人以意象、典故、戏剧场景等艺术手法,通过客观对应物统一了思想和感受,实现了诗歌的非个性化。全诗通过刻画普鲁弗洛克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怯懦与彷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学历来就强调人在艺术作品创构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人和人生,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究天人之际,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关注人的命运,注重人格精神,坚持诚信,妙解人生的奥秘,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中国诗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国诗学这种特点,又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诗意生存境界的人文追求上。中国诗学的这一人文传统对现代诗学说是一种稀有的精神能源,并为其所吸取,而成就其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是唐代诗坛上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的人物,对李诗的解读与评价历来为学人所关注.本文将李商隐及其诗作置于中国诗学传统的广阔背景进行考察,指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分别继承了“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两大传统,把诗可以怨发展为诗可以感伤,将美刺比兴发展为比兴兼融.以比兴兼融的艺术来抒写感伤的心境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也是其诗作独具魅力和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词亦多酒后游戏之作,因此涉酒词比例很大,大致可分为醉舞狂歌、旷达酣适、浅斟低唱三类,兼有李白酒诗之狂歌美与苏轼酒诗之旷适美,表现了外旷放而内悲哀的强烈悲剧精神。由于受到酒后作词及题材影响,他的涉酒词表现了强烈的醉态强力,是中国酒神化模式之酒词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的赋比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诗经>始,赋比兴就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对赋比兴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基本有了定论.然在分析具体作品中,即使有了理论也并非引刃而解一劳永逸.本文拟先对赋比兴理论问题稍作梳理,进而对古诗十九首进行逐诗分析,以求理清诗中所用到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