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代理关系及其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的理论.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是:代理人收入与其绩效不相关,激励不足;约束机制不力,内部人控制失控.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进行有效的企业制度创新,二是建立代理人收入与其绩效相关的激励机制,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建立高度发达的竞争性经理人员市场,使之不断努力,创造好业绩.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棘手的问题,有大量相关文献论及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但都忽视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长期全方位关系型契约”概念,试图从契约的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的长期契约安排角度,讨论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指出委托代理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委托人与代理人长期综合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链的角度进行分析,从4个方面深入剖析该关系链,探讨了该机制存在的问题。即我国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并对如何完善该代理关系和解决机制失灵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委托代理链冗长、代理成本高、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够明晰、国有资产监管效率低下以及国有企业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但要优化代理链、强化对委托-代理的监管,也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系统化的代理人业绩考核体系,还要强化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邵颖红  范可 《特区经济》2013,(2):147-149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合资铁路公司作为铁路行业的国有企业,其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更加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合资铁路公司委托代理链条中关系的特殊性,针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合资铁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降低代理人的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这既强调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又强调对代理人的激励。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改之后,公司绩效与激励机制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为,委托代理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使委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的“虚拟”特征和经理人员任命的非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突出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初始委托人不明确、中间代理链冗长、以及对最终代理人的约束软化和激励不足,造成代理成本增加、内部人控制问题滋生,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8.
西部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有效的长期激励约束模式的构建 ,又是西部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的深层次原因 ,认为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9.
赵平 《浙江经济》2014,(1):57-5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产生了股东与经理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催生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而股权激励被广泛认为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是解决代理问题、提升公司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的建立已成为必然趋势。要改革传统的经营者管理体制,实行经理人职业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职业经理人。同时只有将竞争性的外部激励和企业代理合约的内部激励结合起来,才能从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市场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观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传统国有企业存在效率不高、职工工作积极性低、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主要包括软预算约束问题、委托一代理问题,以及信息、激励、企业创新、集权化等固有的低效率机制问题和劳动产权不明晰等。文章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硬化预算约束,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改革传统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根本机制,明晰国有企业劳动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投资中,各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降低投资效率,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危害.本文介绍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三个决策主体和两层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设计合适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也说委托代理制下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许宏强方宁生先生在《南方经济》1995年第11期上发表了《委托代理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一文(以下简称方文),根据现代企业发展史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委托代理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的确,从...  相似文献   

14.
现今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主要是对所有者(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探讨,局限于公司治理层面上,尚未延伸到企业组织内部。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企业内部管理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并对旨在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贺 《北方经济》2007,(1):92-93
在风险投资中,各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降低投资效率,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危害。本文介绍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三个决策主体和两层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设计合适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与实力、政企关系、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是,目前国企发展存在国有资本经营效率低,委托代理问题复杂,公司股权结构失衡,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政企不分造成监督弱化等问题,需要从公司治理等角度加以改进解决。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及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涛 《亚太经济》2001,(3):76-78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借鉴西方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方芳 《湖北经济管理》2009,(13):162-163
本文通过分析业主、工程施工企业以及项目团队与项目经理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建立合适的委托代理模型,定量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失关系,并得出最优的合约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参与主体努力工作、及时沟通协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高效协同一体化的项目管理运作机制,促进工程施工企业全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在企业财产所有与占有使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客观上需要企业建立一种互相约束、相互制衡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马文波 《北方经济》2009,(24):68-69
发包企业与接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讨论多任务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及最优激励选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发包企业最优激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