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企业用政府补助采取自营方式购建固定资产的涉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王盖君 《财会月刊》2008,(10):74-75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人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递延收益"科目被划为负债类科目,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存在不妥,递延收益应该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同时,文章提出了加快利得与损失会计理论研究,在政府补助会计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萍 《财会月刊》2014,(3):123-123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现有A公司是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某个企业,其购入的某专门用途的设备可按购买价格的4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会计实务角度提出获得政府无偿分配、外购碳排放配额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预计负债、碳排放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政府碳排放配额补助递延收益摊销的处理方法,归纳和总结碳排放配额会计信息的披露重点.碳交易会计确认、计量相关准则和公认信息披露指南的缺失,加大了会计人员在处理碳交易业务时选择会计政策的难度.我国应加快制定原则性、导向性的碳交易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7.
企业收到的财政拨款,首要任务是判断属于政府补助.还是政府资本性投入。政府补助增加企业当期收益和以后期间收益.政府资本性投入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会计实务操作中.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入中的未规定权属的资本性投入,二者经常混淆。通过比较分析,将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入严格界定.提出完善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建议,包括修订政府补助定义;完善会计确认;对公允价值与名义价值的运用改进:存在附加条件的政府补助实行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9.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形成长期资产时,需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递延收益);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可分别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以确定递延所得税影响。而本文旨在介绍另外一种更为简便的处理方法,供相关领域的会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财务会计中,正确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是比较有难度的问题。2014年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五项并颁布了三项新会计准则,其中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要求利润表的最后披露项目为综合收益,即利润表事实上是综合收益表。文章根据同为资产负债表角度的综合收益和所得税会计,探讨企业财务人员如何更好地利用综合收益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相关数据为企业所得税会计服务,消除他们对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与纳税调整的时间性差异关系的困惑,并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豁免以及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形成长期资产时,需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递延收益);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可分别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以确定递延所得税影响。而本文旨在介绍另外一种更为简便的处理方法,供相关领域的会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其差异的计算确定人手,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概念,并规范其相应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来确认计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债务法关注的是利润表中所列示的收入和费用在列支的时间、范围、标准等方面与税法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并按照会计所得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应税所得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税款。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政府补助准则与IAS20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政府补助准则与IAS20相比,在政府补助的定义、分类,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实现了"大同",但也存在"小异":"大同"是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客观要求,"小异"则是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所决定的."小异"主要体现在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政府补助的归还和政府补助的披露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收益计量的两种不同观念,但它直接影响了准则制订中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认为,不论交易还是非交易,企业收益的本质是最终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所有者财富的增加最终表现为账面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不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向所有者的分配),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收益=A净资产一(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资产-△负债-(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所以收益的计量最终取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要准确的计量收益必须要对资产、负债进行准确计量,收益表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相似文献   

16.
新所得税准则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志爽 《财会通讯》2006,(10):64-6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对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因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链原则不同而导致的应税所得差异,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差异,按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二是扩大了可转回差异的核算范围,新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核算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发生的内部交易或项目进行抵销,从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到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一、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8.
正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普及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核算方法中的购买法,本文分析了免税合并与应税合并中,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及会计处理,并进一步探讨了合并商誉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2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财会通讯》2008,(3):74-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我国所得税会计,既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次突破,同时也与国际所得税会计趋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出发,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