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国 《中国外资》2012,(24):159+161-159,161
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自2009年起迅速扩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性政府债务进行系统梳理,以便重新认识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影响、成因。本文在分析了地方性政府债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针对地方债务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给出一些加强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和控制的措施,以防范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1,(8):135-137
波澜起伏的美国债务谈判终于在8月2日这一大限将至之时得到化解。7月31日晚(美国东部时间),奥巴马宣布:两党领袖达成协议,同意上调债务上限,避免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至此,历时数月的美国债务谈判基本尘埃落定,美国债务违约疑云终将散去。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债务由政府债务,公司债务和个人债务三部分构成。战后美国债务膨胀的主要标志是,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债务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不断上升。战后美国债务膨胀的主要特点是:(1)债务构成中,个人债务增长速度最快,数额超过国债,在债务总额中约占一半左右。(2)1973—1974年美国债务发展出现转折,债务总额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波动上升转为直线上升,国债由长期下降转为连续回升,公司债务达到战后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和徘徊不前,个人债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战后美国债务膨胀对其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1)美国公司的资金来源构成改变,从内部资金积聚转向外部资金集中。  相似文献   

4.
提高债务上限只是避免债务违约的前提,美国防止发生债务违约的关键还是看能否成功借到新债偿还旧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概念、总量和平均期限(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政府债务"基本概念美国联邦政府总债务(gross federal debt)是指由联邦财政部或其他政府机构发行的联邦  相似文献   

5.
李颖 《投资与合作》2022,(11):31-33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体系,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及债务治理模式,得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郭宏宇 《银行家》2011,(9):95-98
本文对此次美国债务上限谈判的背景及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回顾美国过去的债务上限谈判,可以判定此次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无论从发生的频率还是从参众两院对峙的程度来看,都是美国债务上限调整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其不寻常之处在于由不确定的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的美国国债隐性违约程度和不确定的美国债务危机影响范围等因素构成的特殊经济背景。此次美国债务上限谈判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效应与国际影响,对美国而言,债务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对我国而言,需要在国债管理中认识到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局限性,重视美国国债的市场风险,并对美国债务风险的扩散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地方债务管理需要严格控制规模,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发展富有活力的地方债券交易市场,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即联邦、州和地方财政。州和地方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发行债务筹集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具体有以下特点: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美国发行地方债务一般与城市化同步,因此发行时间较早,1991年州地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发达经济体消化政府债务、降低负债率是紧迫而又长期的问题。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逐步暴露的债务风险等一系列的债务问题正在困扰发达经济体,过度印钞和过度信贷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各国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债务问题不仅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危害,从全球的角度分析政府债务问题对于金融稳定性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尤为关键。本文以全球债务总量及结构变化为视角,通过对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债务特点,着重分析了拉美、希腊债务危机的起因。接着,通过日本债务结构以及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解析政府债务的国际循环和传导机制。最后,针对当前全球债务问题和经济走势为新兴经济体提出减少双顺差、控制财政赤字水平以及加速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债务迅速膨胀,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政府债务的成因。一方面源于财政赤字的增加、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元独特的货币地位,另一方面美国债务问题不仅是金融问题,其背后更是两党政治的博弈以及不同经济思想的碰撞,这也是造成巨额债务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甘肃金融》2011,(9):6-6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3日说,控制政府债务必然会对经济造成痛苦,他建议通过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来解决美国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KMV改进模型,通过测算地方政府合理到期应偿债务规模,并结合真实披露数据构建出债务偏离率,以此来尝试替代传统的忽略财政波动性且仅面向历史的债务风险衡量手段。着重对美国加州州政府濒临破产年份的债务偏离率进行测算,与我国湖南省和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偏离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2013年湖南省地方政府债务偿付风险较高,债务规模最大的江苏省债务偿付风险稍低,但均可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预测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在地方政府债务会计问题上的经验,期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举债权限、规模控制、风险预警三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认为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实践给我国的主要借鉴在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应下放举债权限,改变举债方式,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构建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与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5.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安全。本文选取日本、美国、巴西和墨西哥地方政府化债的案例,总结提炼地方政府化债的国际经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存在合理的融资需求,融资时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外债风险大于内债风险,若处置不当则会产生债务危机。短期化解债务风险的主要出路是动员金融资源;长期来看,公开发行债券、建立健康活跃的债券市场,保持健全的债务人格对于化解债务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中国重要风险隐患之一,而房地产市场繁荣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增收的重要保障。研究采用2010-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表明:房价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从国际案例中美国、新西兰的经验来看:美国将房产税作为偿还市政债券资金来源,在房价上涨情况下,其增发债务的可能性更大;新西兰政府不对债务实施规模控制,房产税收入是影响其借债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这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和借债能力。据此,建议参考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13日,美国国会就2014财年预算方案达成共识。自此,进入21世纪以来的美国第二次主权债务危机得以解决。但这次债务危机对美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美国债务危机爆发的成因,指出在美国政府的努力之下,债务危机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预期的修正而减弱。对此,我国政府应引以为戒:力求维持较低主权债务风险水平;审慎控制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并且加速经济体制改革,以避免步美后尘。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负债率高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对此,德国政府提出了"债务刹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先后爆发了政府债务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本国政府债务情况,并就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采取了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危机。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为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举借了大量的政府债务。据统计,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后实施的债务置换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值得关注。为此,将债务置换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20年285个城市为样本,检验债务置换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务置换对隐性债务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双重不利影响。其一,债务置换降低债务利息负担,拉长债务期限,虽然缓解了流动性风险,但债务置换助长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强化金融机构救助预期,导致隐性债务继续增加,总体上不利于债务可持续性。其二,债务置换产生明显挤出效应,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损害了经济增长,同样不利于债务可持续性。鉴于此,应重点防范债务置换过程中产生的负面作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