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即1945~1955年的恢复发展时期,1955~1973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和1973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时期。纵观其经济发展速度,实居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之首位。究其原因,科技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日本学者康津在《日本科技革命的道路》中的计算:在1951~1970年日本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约有45.4%是技术进步带来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型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型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主题。经济发展条件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效益三方面的内容,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与经济发展一起构成经济发展系统。而质量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向质量管理要效益,以经济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经济工作的重点不仅要保持当年经济平稳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整个“十二五”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自立是日本政府最初的战略目标。由于此时正是美国对日单独占领时期,因此,其占领政策支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民主化政策作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因素的非军事化措施,对日本经济进行民主化改造,以符合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客观地否定了其中的封建因素,从而使战后日本经济从战时统制转变为政府干预下的自由经济市场体制。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为日本经济的重建提供了发展空间,促动了日本经济重建构想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变革的完成,加速了日本经济重返国际市场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带领党员群众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 《今日重庆》2010,(12):18-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带领党员群众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2010,(12):6-9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带领党员群众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相似文献   

8.
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核心的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温家宝总理在3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1996年“九五”时期开始,历经“十五”、“十一五”时期,每次五年规划,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五年工作的主线或重中之重。15年过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转变发展方式为何如此艰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研究谋划好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今年我国经济的首要任务.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抓住主题、把握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贯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切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国际经济发展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各国都在精心谋划、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要继续保持30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要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做出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与城乡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成效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产业公害和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举国上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世界各国中循环经济发展领先的国家。中国如今正面临同样的公害问题及能源资源紧张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非常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是客观资源条件、经济快速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多年来,在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运作方式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主体责任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实 《现代日本经济》2007,153(3):30-33
循环经济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社会作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手段是立法,而在推动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日本循环经济社会推进基本法》,该法分别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地方政府)、企业与公民个人的责任,其责任的分担与协作解决了环保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这个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通过实施一系列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政策,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而且在之后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灭前,其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共投资的效用下降,原有的公共投资制度受到了广泛质疑。回顾日本公共投资的历史,不难发现公共投资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新世纪掀起了公共投资改革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政策与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美国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建立了新自由主义的撒切尔政权与里根政体。日本也于1982年在中曾根首相的领导下开始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然而中曾根改革只能被称为是日本新自由主义的萌芽,日本真正开始新自由主义改革比英国、美国要晚十多年。造成这一迟延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西方世界的资本积累危机以及日本的资本全球化迟缓。同时,当时日本奉行的"开发主义体制"又成为日本推行新自由主义的障碍,使得日本新自由主义只能在逐步的障碍克服中,迂回曲折地前进。  相似文献   

16.
王育才  杨兰 《特区经济》2010,(2):136-137
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过度虚拟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是战胜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面对危机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稳定金融和经济秩序,应当从环境与资源的角度进行审视和应对,通过调整相关法律规范、发展环保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艾尚乐 《特区经济》2011,(12):13-15
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危机治理模式相比,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并能够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在借鉴西方有益经验和摒弃失误局限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在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高度经济增长时期,制订了一系列的产业立地政策,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了日本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日本的产业立地政策的展开及其特征,揭示了其成功和失败之处,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对产业布局及其政策提出了若干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评估与转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锦 《改革》2012,(1):5-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突出表现,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兴趣日浓。"二战"以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挤压式"增长的特点表明,今后几年中国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这不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应从结构性、体制性和实效性上理解增长模式转型。改革应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参与促进型改革"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20.
《World development》1986,14(1):79-96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Ecuadorian economy in the 1970s was contingent on the growth of oil exports. Although the benefits were largely distributed in the urban sector, the impact on the rural Sierra was significant. Urban consumer demand led to an expansion in food production, while the high growth rates in the urban services and construction sectors provide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emporary migrants from the rural sector. As a consequence, the small farm economy of the Sierra was able to reproduce itself despite continuing asset scarcity. There was no mark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andless households. This has now been reversed by the severe recession that has occurred since 1980. Real incomes have now fallen below their 1970 level in the small farm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