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大公报》8月14日】连日来,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风险促使各国再次祭起加息的大旗,一股加息浪潮席卷全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全球加息的热浪和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多,中国的谨慎与独善其身引起了国际上的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2.
加息三问     
当一件事在未来肯定会来临,但具体何时来临尚不确定时,就会引发市场的种种猜测。近期这种猜测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加息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短期内,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跟随澳大利亚加息并实施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并不大。我国仍需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应更加强调动态微调,及时将市场的货币状态调整为真正的“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财经》2011,(3):34-37
抑制通胀,离开货币紧缩是不现实的。但仅靠货币紧缩,除非容忍经济大幅下滑,否则又是不够的,需要各种政策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5.
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如果中国股市再次上行,如果中国通胀压力未能减弱,取消利息税、加息尤其是大幅提高存款利率等宏观政策将会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6.
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麻烦,尽管维持低利率能提振内需.但也会刺激固定资产反弹.从而引发投资过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27-28
【英国《金融时报》6月9日】全球市场8日大幅下挫。由于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世界各地的央行纷纷加息。  相似文献   

8.
张喜玲  杨振宁 《特区经济》2004,(12):145-146
从西方国家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来看,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是一种主流思想,利率对货币政策意向的传导是通过中央银行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开始的。基准利率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在广义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变动可以通过两条渠道来影响长期利率,进而最终影响投资与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9.
进入三四季度,随着CPI逐步从高点滑落,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减小,这有可能是年内最后一次加息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认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能回避通货膨胀吗?第二,让储蓄率去追通胀率人们就会把钱存银行吗?第三,与通缩和为防通胀而滞胀相比,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4,(6):17-19
近期,在央行各项货币政策逐一出台后,尤其是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以来,央行会不会加息?为何央行现在还不加息?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多位经济界人士对这一敏感话题纷纷向外界发表了观点,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央行加息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柏 《特区经济》2011,(12):75-77
金融危机后的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趋势日益增强。为了控制这种局面,我国央行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取加息的金融政策和手段,来直接影响到膨胀带来的CPI的不良上涨的局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用加息的手段是不得已为为之的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今年3次加息政策实施,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加息手段应用的现实效应和利弊,在对目前即将开展的进一步加息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柳松 《南方经济》2005,(2):66-68
央行九年首次加息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央行加息基本内容的考察,深入分析央行加息对宏观调控效应的可能表现和制约调控效应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央行加息的政策意义:一方面旨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另一方面将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和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对中国体制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1-31
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加息与取消利息税是完全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5,(5):87-87
尽管对欧元区经济的论调听起来更悲观,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周四还是排除了降息的可能性.并明确表示.它仍打算在某个时候提高利率.以抵御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威胁。  相似文献   

18.
近期大陆金融证券市场有两个重要事件:6月贸易顺差145亿美元以及外汇储备升至9411亿美元、沪深股市上周四狂泻4%。而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还多了一个大陆银行何时加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存在失衡现象,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市场经济伦理发展缓慢、法治经济建设滞后、资本至上观念广泛存在、人本精神较为缺乏、政府深度干预经济广为接受和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社会利益关系变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分化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的存在,导致现在的社会心理出现严重失衡。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诸如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有效遏制腐败、引导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减轻生存压力,打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等对策调控什么心理,促进社会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