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行 《粮食经济》2001,(8):33-34
美国粮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今后十年“世界饲料粮食需求预测”报告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粗粮进口需求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对今后十年饲料饲料生产的强劲增长势头会造成最大的威胁或是最大可能的威胁。中国在1992-1993年度出口粗粮2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在1994年和1995年,中国曾是主要的粗粮进口国,但是从那以后又变成了净出口国。然而,中国巨大的并且正在不断壮大的中国阶级对肉类和其他高精致面食的需求量可能会超过该国的生产量,因此,中国希望在2007-2008年度进口粗糖多万吨。尽管中国能否实现粗粮自给尚无定论,但是春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不断增加的收入肯定会增加对高质量饮食和更多牲畜与奶制品的需求,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促进更多的粗粮消耗。在1998-2000年间,中国国内饲料粮食消耗已超过其产出,特别是因为人口增长继续产生新的巨大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2.
美国粮食委员会在2002年2月初举行的年会上发表了“2002年对世界饲料粮食需求的预测”。该预测认为,尽管去年发生的“9.11”事件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世界粗粮需求预计仍将在今后10年中强劲增长。世界经济增长自从2000年初以来开始放慢速度,但是预计到2003年将出现明显好转。人类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非常缓慢,因此世界粗粮市场不会对短期内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非常敏感,因此很可能会在今后10年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中国家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将继续刺激饲料需求不断上扬,世界高值和增值粮食产品具有…  相似文献   

3.
由于全球大豆生产布局不均衡,近年来全球大豆贸易量持续增长,进出口量增幅均在20%左右。中长期看,随着全球大豆消费需求增加,大豆供应量充足,贸易活动将保持活跃势头,整体贸易总量预计也将呈现上升态势,世界大豆贸易或在未来十年增加4000万吨至1.52亿吨,增幅36%。同时,由于南美大豆生产和出口有赶超美国之势,未来南美大豆市场可能迎来崛起。本文就全球大豆贸易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未来南美大豆贸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市场预测与信息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市场由于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增长,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饲料市场之一,并可能在本世界末成为饲料净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年增长6%,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蛋类生产国。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玉...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市场由于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增长,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市场之一,并可能本世纪末成为饲料净进口国。近几年,我国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年增长6%,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蛋类生产国。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玉米、麸皮。大豆年需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对全球农业市场的影响受到特别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由于土地、水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的制约,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放缓,但主要粮食作物仍可保持自给自足。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费增长预计将比生产增长高出约0.3%,表明中国的农业领域存在一个不断扩大但适中的缺口。未来10年,中国的油籽进口量预计将增加40%,占全球贸易量的59%。同时,肉类和乳制品市场也将继续扩大,导致饲料谷物进口增加。  相似文献   

7.
业内人士预计,1999年春天我国农膜市场将开始复苏,销售由滞转畅,农膜市场将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需求增长。预计去冬今春农膜需求总量同比将增长20%左右。应用农膜促进农业增产已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在农业升温、投入增加的新形势下,农民对农膜的需求势必增加。同时,农膜使用寿命的周期性也决定其需求具有相应的特点。前两年农膜销售处于低潮,预计去冬今春将出现周期性回升。 ──结构变化。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种植方法的改变,农民对地膜、微膜、宽幅膜等新型品种的需求将增加20%左右,而对普通膜的需求量将下降15%左右。  相似文献   

8.
国内木材市场的冷清局面,究竟能持续多久?1994年的木材市场形势如何?这已成为木材产区和广大用户的关注热点。从宏观上分析,1994年木材需求将有所上升,尤其进入第二季度以后,全国木材市场由于资源趋紧,需求增加,运输吃紧,价格将会呈现稳中见升的趋势,市场可望启动,但不会象1993年度那样大起大落,主要依据有五点。一、经济形势。据有关部门预测1994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大体维持1993年水平。1993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3.5%左右,1994年将保持10%的增长速度;1993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将比去年增长22%,1994年预计比1993年增长16%;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1300亿元,1994年将达13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3%。信贷结构,历经国家宏观调控,尽管目前信贷资金较紧张,但信贷结构更趋合理,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尤其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的上马和重点工程的投入将带动木材市场的回升。  相似文献   

9.
受58国政府资助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日前发表了题为《2020年全球粮食展望:趋势、对策和选择》的报告。该报告对今后20年全球16种主要粮食产品的生产、消费和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并且对实施各种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这些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以及在有关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农业研究、卫生和教育领域增加经费。肉类消费迅猛增长将刺激粮食需求该报告称,在今后20年中,尽管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预计会有所放慢,但是肉类消费的迅猛增长,将会在绝对意义上刺激粮食需求。在过去30年中,一些国家(例如印度)的粮食生产实现了与人口同步增长;许多国家则越来越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为国内生产量较少,或者是因为公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增加了对食用粮食和饲料粮食的需求。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洲的粮食出口,近年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随着公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家畜肉类消费量增了一倍,其中鸡肉的消费增长更多;印度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满足了国内粮食需求。在过去20年中,由于供应充足,世界的玉米、稻米和小麦价格下降了50%以上。今后20年,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增长量将占据全球需求增长量的绝大多数,但是增长速度将...  相似文献   

10.
预测2007年全球红肉和家禽肉贸易将保持强劲的势头。其中,牛肉出口增长约6.5%,猪肉出口增长2.6%,鸡肉出口增长4.1%。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疯牛病(BSE)、口蹄疫(FMD)和禽流感爆发,一些市场相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预测2007年全球的牛肉出口将增加6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美国牛肉出口将达N68万吨,增长幅度达30%。中国、巴西和美国的牛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5-7%,2007年的增幅预计将高于5个百分点。预测2007年全球猪肉出口将增长约3个百分点,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出口增长国。美国猪肉产品质优价廉,2007年美国猪肉出口总量有望突破140万吨,几乎是2002年的2倍。预测2007年,全球鸡肉出口将达N670万吨,增长4%。其中,美国市场份额预计将增加137%,巴西减少1%,为38%,而欧盟为10%,保持稳定。俄罗斯是最大的鸡肉进口国,预计2007年进口将减少7%,总量为120万吨。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家禽产量在近几年稳步增长,并且在2007年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粮食生产希望扭转近年来持续下跌的不利态势,预料96年的总产量将达到14.4亿吨,增长率达到州。国际谷物委员会副主席比尔·德玛里透露,鉴于世界主要玉米产地的收获前景看好,国际谷物委员会已调高了截至1996年6月的新年度产量预测。预计新年度玉米将增产5400万吨,达到5.54亿吨。德玛里指出,随着供应的大幅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将下跌。德玛里认为,就整体而言,叶年世界粮界产量将会出现强劲反弹.预计粮食总产量可广14.4亿吨。,较96年增产112亿吨,全球粮食库存也将同步增长,总库存达到2.09亿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相似文献   

13.
商业部商业信息中心最近在昆明市召开的市场预测座谈会,对1991年市场发展趋势作了如下分析:从总体看,1991年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将好于1990年,市场回升速度比1990年下半年将有所加快,并逐步恢复到正常增长速度。据初步预算,1991年商品零售总额将比1990年增9%。主要依据是: 社会商品购买力适度增加:1、职工工资总额增加。预计199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比1989年增长7%,1991年职工工资总额比1990年增长9%;2、农民货币收入增加。预计农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7%左右,人均收入为644元。1991年总收入预计比1990年增长9.6%,人均收入为696元。3、社会集团购买力回升。1990年下半年对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适度放松,预计1990年比1989年增长6%,1991年将比1990年增长11.6%。4、投资需求逐步回升,直接和间接增加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生产单从产量上看,国内玉米产量已经连续两年持较低水平,但是2001年与上年相比是增产趋势。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了1.15亿吨的水平,比上年的1.06亿吨增产900万吨,增幅可观。玉米供给情况好于上年,对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对于2002年玉米生产,现在预测显得为时过早,但是从目前的玉米市场价格看,持续低迷的玉米价格可能影响到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进而对今年的玉米生产产生影响。玉米消费我国目前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和口粮消费。有关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在1.2亿吨左右。其中饲料消费占玉米消费的总量接近70%,大约在9300万吨左右;工业消费增幅较快预计今年用于加工转化的玉米在130万吨左右;口粮消费基本稳定,每年大体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畜产品增长速度的减慢,玉米作为饲料需求的增长也随之下降,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畜牧业将受到冲击,因此,饲料消费的增长不会很大。进出口情况加入WTO后,玉米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贸易格局将形成。根据中国入世承诺,本年度玉米进口关税配额为585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为68%,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32%。如果有利润可赚,私营...  相似文献   

15.
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预计,在今后6年内全球大米需求仍然强烈,将为越南出口商带来更大收益。预计主要的大米市场如中国、印尼、几个拉丁美洲国家仍将进口亚洲大米,而不是较贵的美国大米。尽管中国大米产量增长,但是仍不能满足每天25-30万吨的消费需求。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比去年同期多进口了3.7万吨大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计,伊拉克每年大约进口100万吨大米。由于世界主要大米进口国已经增加库存,大米价格有望增长。去年,印尼和菲律宾的大米价格增加了10%。尽管全球需求增长,贸易部仍预计2004/05年度大米出口下降,预计美国出口下降16%,印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经济》2009,(3):40-42
由于2008年全球谷物收成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谷物供求关系将有较大幅度的改观。预计消费量将增加3.4%。在考虑了这一因素之后,目前判断世界谷物库存量仍有可能提高10%。预计库存量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主要出口国小麦库存量的增长(有望比上年度的低水平翻一番以上),同时预测稻米库存量也将连续第二年显著提高,这同样也大多来自主要出口国。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顾问》2009,(10):26-26
世界花卉业格局变化 目前欧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占世界花卉市场的45%;美国和日本占25%。由于现在全球都出现了经济衰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盆栽植物及花卉消费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虽然过去几年这些市场的花卉业发展速度很快,但预计将来的增长速度只有2%~4%。而在东欧、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的花卉市场,预计每年会有5%~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市场供求持续偏紧。去年,全国玉米减产2%左右,而需求却有大幅度的增加,致使今年的玉米供求更加偏紧。据了解,全国工业消耗玉米,一年高达800万吨;国内饲料需求已达3000多万吨,全国医药及轻工、食品行业的玉米年用量已超过170万吨;美国压缩玉米出口,使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纷纷转向我国求购,使我国的玉米出口量实破800万吨。1993年度的玉米存量已较上年度下降15%以下,玉米价格持续上扬。郑州、黑龙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粮油市场上,随着饲养业和酿造业的发展,大麦和高粱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经济地位。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已把它们列为上市品种。因此,其动向必将引起粮油经营、加工部门和日益增多的期货投资者关注。笔者根据美国农业部《世界粮食市场与贸易》最近公布的资料,谨将近年大麦和高粱产销动态和趋势分别介绍如下,供读者参阅。(一)大麦近年世界大麦的生产和贸易呈下降趋势。1993/94年度全球大麦总产17024.l万吨,1996/eq年度降到15368.2万吨,降幅为9.73%,同期大麦的国际贸易量由1853.9万吨降到16(.5万吨,降幅为13.67%。预计1…  相似文献   

20.
纵横录     
亚洲5国建立大米贸易合作机制 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是亚洲5个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大米年出口量合计达2 500万t,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80%,其中泰国的大米出口量最大,年均出口700万 t左右。 目前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比1997年下降了30%左右。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稻米的种植面积仍在扩大,预计到2010年大米产量将比现在增加10%,但人均大米消费量将比目前下降2%左右,因此大米市场的总体走势将是产量和供货大于需求,价格的下降将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大米生产技术的革新和产量的快速提高,国际米价一再下跌。1950年,国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