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苏珍珍 《中国纺织》2014,(11):28-3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对于中国的纺织行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在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推断出服务化趋势对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浙江省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制造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其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中国的服务业TFP增长率几乎为零主要是由于本应属于"进步部门"的生产者服务业对整体服务业的TFP增长贡献不足所致。本文的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生产者服务业TFP增长率对整个服务业TFP增长率贡献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没有大规模实现主辅分离以及中国的生产者服务业没有像制造业和印度的软件业那样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而且国内生产者服务业市场还受到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的排斥。所以要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就必须大力促进服务业尤其是作为中间投入品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经营。制造业企业不仅大力推进服务营销,而且将经营活动积极地向服务领域延伸。作者认为:这种趋势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微利竞争和用户需求发展等因素决定的;制造业经营的服务化对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跟上制造业服务化经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产业,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本文认为,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此,要准确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全面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营对混合型运行功能的企业分工与组合,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中分离并形成,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互动与互融的趋势.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强化企业虚拟经营能够加速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在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运用虚拟经营以期加快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中国特殊的情境中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文章围绕如下关键点进行了探讨: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究竟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差别;在当前阶段,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发挥的功能是否一样。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服务化的生态效益:国外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产品的价值,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对于这种制造业服务增强的趋势所产生的影响,国外很多学者从生态效益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已有研究,首先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类型进行了划分,进而主要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对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及实证进行相关回顾,总结了已有研究对制造业服务化生态效益,潜力的论证并且对获取生态效益在现实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国际比较可知,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但近年来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对困境。文章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经济和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难题.进而从挖掘政策红利、改变发展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提速服务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破除我国产业发展困境的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愈加密切,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从我国近10年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实际看,二者明显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通过对沪、苏、浙、皖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除了上海外,其他三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未呈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为此,提出应协同发展、提升三省一市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业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 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其对发展中国家促进作用高于发达国家; 物流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保险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达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 金融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房倩 《冶金财会》2017,(1):30-32
随着财税[2016]37号文件的下发,自2016年5月1日起开始推行全行业、全国范围的“营改增”政策,在破解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制瓶颈上迈出关键一步,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制环境。在国内外大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基本上全部流通链条均纳入抵扣环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从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价值链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浙江宁波为例,结合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的发展现状,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宁波市制造业升级的互动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临之 《化工管理》2014,(25):1-1
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和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与之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工业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一方面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小而分散”,对装备制造业“推力”不够.存在着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层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这四大板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源起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旨在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推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制造业服务化与创新质量的关系,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实质性、可持续及协同性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此外,制造业服务化有异质性特征,不同细分行业的制造业有不同效应,其作用于创新质量的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创新集聚是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创新质量的作用渠道。以上研究结论为创新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来自制造业服务化和创新集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