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对应,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由“小而全”单元化经营向“小而兼”多元化的经营转化、由“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向“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转化、由农户“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商品化”的经营转化、由“专业化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最基本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这一经营制度的实践路径中,逐渐形成了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空间视野的分析再现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新的实现形式,时序视野的分析揭示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的长期性。深化认识并确立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将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供依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力扶持农村自助经济组织□赖峰莉○第三轮兴赣“隆中对”征文○在走向以竞争和风险为特征的市场过程中,农民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生产主体分散,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脆弱;二是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民对市场信息难以把握,从而无力抵御因市场竞...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4,(12):10-23
家庭农场,是指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专门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且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5.
吴猛 《乡镇经济》2000,(3):17-18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更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信息不灵,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使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不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力;三是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农业内部产业分…  相似文献   

6.
<正>“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既盘活农户家庭资产,又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是民泰银行为进一步深化辖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户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一环,也是盘活农村资产、破解农户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户的融资难题长期以来,很多农户遵循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主要依靠自身的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以满足自身消费。  相似文献   

7.
新的《土地承包法》实施后,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因之成为可能。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淅川县仓房乡在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收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效果。 一、基本情况 淅川县仓房乡地处丹江口水库西岸,以山地为主,农民素有种植柑桔、苹果等水果的传统。自1996年以来,在仓房乡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该乡果农从传统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改为“公司+农户”的新型生产方式,并确定了试点村。目前,试点村的柑桔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年销售收  相似文献   

8.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国两亿多农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农民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难以有效衔接,农业服务成本难以降低。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这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工程就是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评定不同的信用级别,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再根据农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不等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内实行“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借随贷,余额控制”。在农户普遍参加评级的基础上,以村、乡(镇)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授予信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合作社”作了如上定位。由此拉开了农民合作社引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食物紧缺和国家补助是迄今我国农业发展的动力。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如何切实走上富裕之路?农村如何实现现代化?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成为人们对农业发展的共识。什么是产业化?如何才能实现产业化?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虽然有人把农业产业化归纳为“龙头企业加农户”,“农、加、销”一条龙等说法。可这些看法只是现象论,不能普遍指导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从本质上讲农业产业化应该是经营企业化和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农民之所以解决了…  相似文献   

12.
实践告诉我们,“公司+基地+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保护农户利益,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农户,联合农产品营销商、加工企业、农资供应商、技术服务组织,依托地方政府在生产、管理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在地方寻找一个有经营能力的龙头农业企业,组建一体化服务站。由服务站主导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开展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发程度。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对经济全局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广泛而深刻,作为农业基本生产单位的农户能否被塑造成市场主体,是构建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关键。因为在12.5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村人口的大国,农户的生产经营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不完整的。针对我国实际,农村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小而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难以进入市场,难以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解决矛盾的关键之一是突出信息在广大农村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农村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为了了解专业农户的生产情况.反映专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由中华合作时报社.财富时报社发起。获得内蒙古永业集团独家支持的“2009年中国专业农户财富状况调查”活动已经拉开帷幕.真诚欢迎各地专业农户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农户+公司”生产经营形式的调查与思考高长发如何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各级党政组织都在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永丰县富溪乡进行了大胆探索,推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形式发展养猪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委书...  相似文献   

17.
郝书辰 《山东经济》2010,26(5):F0002-F0002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经济的核心是农产品的流通与交换,我国农业发展的障碍已经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是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并不完善,交易效率很低。一方面,“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在驾驭农产品市场方面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8.
安远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和经营健康产品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立足安远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协作社+农户”模式,从事加工橙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开展产业化扶贫,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是采取“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兴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按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符合要求的初级产品的同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二是采取“专业服务社 农户”模式。发挥场地、经营、网络等优势,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三是采取“行业协会 企业(农户)”的模式。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或资源,发起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上下游企事业单位和农民联合起来,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服务,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经济研究》2006,(10):41-43
农业企业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充分的地区.在坚持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财产权.搞活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从传统分散的自然农户向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和法人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自然农户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